课程教学改革正在深化,教育部明确提出“五大行动”,变革学习方式是其中一个重点。变革学习方式一定要在寻找着力点上下功夫,已成为教育界共同探索的课题。 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就明确指出要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的重要性。由此,“学科实践”的概念应运而生。学科实践既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一个重大进步和突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话语。它将知行合一思想进行创造性转换,以“做”为中心
·主持人语·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实践”的新要求,针对其“学科性”“实践性”“反思性”“社会性”的本质要求,提出了“有思想的表达”教学主张,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有思想的表达:指向儿童深度学习的学科实践”新样态。它强调学生学习必须“走向台前”,亲身经历“产生思想、探究思想、表达思想、分享思想”的全过程。 在“产生思想一探究思想”的过程中,学生对既有知识进行质疑、分析和重构,形成独立见解;在“表达思想
【摘要】“有思想的表达"主张将学生置于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产生思想一探寻思想—表达思想—分享思想"四个环节,并创新性地以“自发性学科实践一自觉性学科实践一自动性学科实践一自得性学科实践"的路径驱动学习进阶,使学生认知实现从“知识记忆"到“思想创生"转变。这一教学主张的落地实施,从多个维度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为指引学生在语文学科实践中提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完成“有思想的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课堂学习单尤为重要。教师通过设计学习单中启学、探究、产出、展示部分,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构建联系,借助支架形成思想碰撞,完成产生思想、探寻思想、表达思想、分享思想的学习进阶。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实践"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教师教学苏教版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可以通过学科实践促进儿童实现深度学习,构建以“有思想的表达”为核心的实践样态:通过情境化操作激活认知冲突,在问题链追问中构建思维逻辑,以多元评价引领深度表达,让学生在做中思、思中辩、辩中创,实现从知识接受到思想外显的跨越。
【摘要】泰州市凤凰小学持续地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实践,推动了高品质的“有思想的表达"的教育生态建设。通过教学案例理解“儿童属性之思想”,从“切己属性"和“逻辑属性"剖析其深刻性,强调真实体验与结构化思维培养的结合,肯定该校通过“展示性学习"推动儿童从自发性学科实践到自得性学科实践的进阶发展,并期待更具示范性的成果。
【摘要】教师的生命、价值与意义,都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落实教育家精神,用教育家精神照亮课堂生活。教师在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堂研究中发现自己、创造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教育家精神的彰显,也是教师的自主积淀、释放与自觉的精神追求。
【摘要】教材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基于2023年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的相关数据,可了解省内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使用现状,即教师在正确处理单篇与单元的关系上、在“教一学一评"一体化落实上、在高质量语文实践活动设计上有待提高。同时提出教学建议:强化整体意识,明晰目标体系;强化一体意识,重视评价导向;强化实践意识,优化活动设计。
【摘要】“解放学程”源于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旨在重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生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的“解放学程"实践形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通过解放双手搭建分析支架,提升结构认知力;通过解放大脑创设辨析情境,增强批判思考力;通过解放时空拓展评析维度,深化价值判断力;通过解放嘴巴激活赏析体验,培育审美创造力。如此,学生在"分析—辨析—评析一赏析"的过程中实现能力进阶,提升核心素养。
【摘要】汉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点、支点和生长点,蕴涵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学科德育倡导教学要回归其育人本质。“汉字育人"是针对汉字教学中的“空心圆"现象,以汉字为本构筑遵循童心、组元归类、贯通读写的“同心圆”汉字教学理念及策略,旨在充分发挥汉字综合育人的功能。
【摘要】“学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升素养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资源,厘清小学数学教材"学材化"的内涵,把握其整体性、真实性、情境性、对话性、发展性等原则。教师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材“学材化"的实施策略,如链接知识经验,聚焦学习主题进行“学材化”;注重整体贯通,针对知识结构进行“学材化”;化知识为素养,围绕基本线索进行“学材化”,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摘要】学习进阶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逐渐累积、不断演进的过程。学力便是学生在学习进阶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整体能力水平。学生数学学力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方向,促进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和提升。
【摘要】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生成“自问题”,交流“活问题”,探究“场问题”,能使他们在单边问思、双边互思、多边合思中从解释问题走向探究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育核心素养。
【摘要】当下,融合课外阅读素材越来越成为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融合时,教师应坚守学科本位,找准课标“提示点”;关注主题引领,挖掘话题“延伸点”;引导实践探究,激活生活的“触发点”;创设真实情境,把握知识的“关联点”。此外,应通过主题意义、图文信息、多元素材和生活经验的融合,拓展学生的知识学习,引导其开展实践应用,最终实现课程育人。
【摘要】任务单测评是一种以任务单为测评工具,旨在评价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测评方式,其是对传统纸笔测评的优化。在开展任务单测评时,须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能力维度,划分水平层次;要设计双向细目表,创设任务情境,设计任务试题,最后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判断其能力层级,进而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摘要】针对体育大单元教学初期教学实践相对滞后于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教师可以课型设计为切入点,深化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推动教学理念与操作路径的同步革新。研究者可从课程的内容结构、方法结构和质量结构三个维度,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分类设计多样化的课型,总结出各课型的育人价值、过程结构和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大单元教学的理念与设计逻辑,促进学生形成体育核心素养。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共有十多篇文言文,这些富含中华智慧的故事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然而,不少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法,仅聚焦字词古今义辨析、逐句翻译及文章内容的理解,课后让学生反复背默、做题考试。这种方式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应有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底蕴被忽视。课标的总目标是以“文化自信"等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来确立的,课标要求教师从思辨的角度学习这些文化经典,并运用拓展的思维教学这些智慧故事。四下《囊萤夜读》一课的新教法,可有效推动课标理念的有效落地。
【摘要】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是学生进行科学实践的关键能力之一,能够帮助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认识科学本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时,应把握其内涵与要点,注重教学活动的进阶设计,并引导学生识别澄清问题、设计记录方案、观察思维案例、反思评价过程等。
【摘要】在科学教学中,“现象观察一数据收集一整理分析一科学论证"的进阶路径,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与科学思维水平,从而为其科学探究能力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在苏教版三下《算"24点"》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借助问卷星实时采集学生的算法数据,以实时生成的可视化图表支撑“乘法优先"策略的实证归纳,实现了从经验导向到数据驱动的教学转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建模能力,为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提供了可复制的循证实践范式。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25-0077-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强调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如何依据教材特色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培育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与素养,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核心要旨与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幼小衔接;识字教学;生活情境【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25-0079-02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幼小衔接是遵循儿童生命节律的学段设计。人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应该实施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互动化的学习设计,衔接幼儿园教育,关注儿童身心特点,培养儿童的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25-0081-02 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它能够帮助学生将复杂的现实问题简化、抽象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符号和图形等方式进行表征,进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求解问题,验证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表现性作业;单元目标;评价标准【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25-0083-02 小学数学单元表现性作业与传统练习不同,它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并通过外显表现评估其知识理解程度和能力水平。其设计要基于课标,系统规划学习任务,形成递进序列,确保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其任务要根植于具体情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25-0085-02 自2024年秋学期起,江苏开始使用译林版《英语》新教材。修订后的教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了社会及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在板块设置、人物形象、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诸多调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对新教材,教师应坚定育人目标、更新教材使用理念,认识教材更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25-0087-02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作业内容要结合学生生活,创新作业方式,采用开放性、情境性、体验式等形式多样、难度适宜、数量适当的作业。"这一要求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指明了方向。情境体验式作业将抽象的知识融人生动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亲身经历与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25-0089-02 “生活教育”是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核心,他认为生活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主张教育应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这种观念与大单元教学的理念相契合,大单元教学也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整合学习资源、内容及方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
【关键词数学教育研究;为师之“道”;个人成长【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25-0091-04 我在平凡的教育生涯中“问道一求道一悟道一传道”,已匆匆走过26个春秋。我在与自已和他人的对话中,修炼内功、积累经验、享受教学、赋能场域,不断追寻为师之道的崇高意义与理想境界。 一、问“道”:道虽迩,不行不至 1999年,我从新苏师范大专班毕业,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25-0095-02 在教育这片广袤的田野上,每一位教师都是辛勤的耕耘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播撒着知识的种子,期待着丰收的季节。而在这些耕耘者中,仲秋月老师无疑是一位优秀的代表。她所取得的成绩源自她对教育的热爱,源自她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源自她对教育的求真务实。 一、锤炼课堂,为求真之本 当下,教育界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