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之所以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因为思政课发挥着铸魂育人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思政课可以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我以为,必须是科学性、价值性和生活性相统一的思政课。 第一,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政治理论,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基本特征,也是思政课的基本要求。科学反映的是事实,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思政课虽不是科学课,但一定要以科学性为基础。脱离了科学的政治理论,经不起事实和历史的检验。
·主持人语·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推动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遵循。 好的思政课应该是“有意义”且“有意思”的,这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改革创新,把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和价值引领功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特点紧密结合起来,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引导和驱动学生愿意学、学进
【摘 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就是要把思政课上得有意义且有意思。打造有意义且有意思的思政课,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需要推动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并通过加强自我修炼提升育人能力。
【摘 要】思政课的意义和意思不是内容和形式的机械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基于课程关联的指向人的精神成长的一体化建构。建设意义重大又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需要一种课程思维。课程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需要将人的成长和国家、社会的需求贯通,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政实践等进行系统规划。课程思维是一种设计思维,需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整体设计。课程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需要在时间、空间上综合,打通学段、打破隔阂、打透过程,以大课程观、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
【摘 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教研员应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深度教研,推动以教材教法分析和研究课型为主的“教研”、以命题为主的“考研”、以听评课为主的“调研”等关键环节的优化转型,构建“有意义且有意思”的思政课教学样态。南通市积极推广“深学课型”,强调“双有”特征;深度推进命题研究,导向“双有”课堂建设;深入开展评课诊断,促进“双有”课堂理念落地。
【摘 要】思政课建设要突出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更要利用好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来深化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认同。“小课堂·大课堂”融合视角下的思政教育创新实践,指向教师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贴近生活实际的价值引导。教师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政治理论,并在行动上加以落实。
【摘 要】“理趣”主张理融于趣,趣合乎法。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有法例法则、严谨逻辑、理论深度的课程,如果教学形式太多样,可能会削弱其思想价值;但如果教学设计缺乏吸引力,没有情趣和兴味,也会影响思政育人的效果。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处理好“理论性”和“趣味性”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政治素养,成就“有意义且有意思”的思政课。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导向,也成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指南。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基于“教育——为了幸福”的办学理念,从明道立德、精业笃行、深耕致远三个维度,解锁幸福教育的密码,探索教育家精神的表达样态,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幸福教师队伍。
【摘 要】在英语用文写作教学中,信息烟囱现象和碎片化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应用文写作教学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关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目标与结构功能、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关系,通过整体性设计、情境化教学、结构性优化和综合性反馈等步骤,帮助学生习得语言技能、发展写作思维、增强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摘 要】素质化立意的情境型写作创新实践是摆在师生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开展素质化写作教研的过程中,经历了从素质化建构的层面认知到素质化立意建构的三次跨越,推动了情境型写作案例教学的实践和发展。
【摘 要】从素质化建构的层面,认知、设计和展示素质化立意的情境型写作案例。在病例诊治、复作矫正、策略揭示的基础上,提炼素质化写作教学创新实践经验,展示素质化立意的情境型写作教学实践。
编者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秀的教学设计能为教师提供经验与启示,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刊开设专栏《典型课例》,希望通过课例展示,引领教师关注教学理论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一栏目中,我们以“教学设计 + 点评”的形式,呈现一线教师学习、理解新课标,深化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转变的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5-0045-02 近年来,为了践行“让每一个生命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办学主张,我校提出了“为关怀而教,为未来而学”的办学理念,倾力打造了“共生课堂”教学范式,旨在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徐老师以“共生课堂”为载体,选择“位置的确定”这一课题,充分体现了共同生活、共同生成、共同
【摘 要】“三新”背景下,剖析古诗词比较阅读教学受到广泛的关注,教师可结合建构主义与认知发展理论,通过确定联读篇目及重心、寻找巧妙的联结点、设计层层递进的任务链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同中辨异,发展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摘 要】中考语文复习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以诸多学习要素的“共生”为价值取向,对教学内容进行逻辑重组,再现知识发展脉络,突出重点和关键,在“师”与“生”“、道”与“术”“、内”与“外”“、教”与“评”等关系中共生,同时要让每一节语文复习课都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好课。
【摘 要】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庞大且复杂,复习课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应用能力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题组教学通过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题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系统高效的复习。
【摘 要】整体教学观下的境脉式结构化深度教学,一般有两种形态:一是围绕一个核心概念、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或核心思想,生发一系列数学问题,形成以中心信息为结构主干的问题串,来展开教学;二是前一教学环节为后一环节作情境准备,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递进或提升,教学环节相互依赖形成统一体,使教学结构系统清晰,引导学生由低阶思维逐渐上升到高阶思维。
【摘 要】数学章起始课具有承上启下、统领全章的作用。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第1课时)》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回顾与思考、观察与操作、体验与感悟、阅读与再悟、交流与探讨等环节,整体架构单元教学章起始课,强化探究交流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摘 要】在进行读后续写时,学生常面临内容空洞、结构松散及语言失范等困境。教师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中,可基于模因论视角,从同化、记忆、表达与传播四个阶段,为学生续写提供创新性路径,助力其写作技巧、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素养的提升。
【摘 要】英语高考新课标I 卷的说明文结构清晰、内容完整,考查学生的宏观结构意识,体现其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结构脉络的建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语篇,以多模态形式呈现语篇,培养学生的宏观结构意识。
【摘 要】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让学生在深度探究文本主题的过程中,发展多元思维,获得学习体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采用“模块 + 专题”的编写方式,具有教材内容密集、时间跨度大、线索式的叙述、结论高度概括等特点。以单元为学习单位,用大概念或主题引领与整合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大单元教学应创设历史情境,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开展基于问题的研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要】“生命与健康”特色课程紧密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落实课标,对应学情,以生命、生态、保健、疾病预防为四个模块,实施有意义学习介导的基础性课程教学、跨学科理念引领的拓展性课程教学和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着力于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实践,引导学生成长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实践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英语教学设计以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为设计框架,具有主题性、目的性、相关性、主体性和交际性的基本特征。中职英语教学设计实践路径包括开展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单元整体设计、学生中心指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真实生活情境下的内容设计、学习活动观引领下的活动设计、数字素养导向下的资源设计和逆向设计模式支持下的反思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5-0091-02 随着新高考理念的不断深入,通过“微写作”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已然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微写作以其任务小、字数少、易操作等特点,成为缓解学生畏难情绪、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写作品质的有效途径。 王栋生老师说道,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做到“不怕写”。微写作以鉴赏评价、实用写作、时事评论、创新表达等形式渗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5-0093-02 情境是语言文字的现实载体,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看,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学习情境既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也要关注语文本身的思想内涵
本刊讯 为进一步倡导和引导广大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近日印发《关于举办第37 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的通知》,正式启动2025 年度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 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是一项面向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中职教育阶段的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教科研人员的公益性专业化活动。自1989年至今,“教海探
一、征文主题 本届征文竞赛以“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积极推进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探索数字赋能创新性教学”“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相关工作领域,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