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儿童青少年发展中的问题行为,而忽视他们心理发展中的积极心理品质,忽视他们的健康人格的培养。 要关注个体发展中的积极品质。由于环境和遗传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去评价每个人发展的好与坏。“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应该植根于我们的内心。因为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发掘内在的积极心
主持人语 本专题依然是几位心理健康教师的成长叙事,作者从学生心理危机应对、学生生涯教育探索、课题研究和个人成长等方面,与读者分享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 《从学生心理危机处置谈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一文,作者结合处理危机事件的经历,阐述了危机事件充满挑战和机遇,心理健康教师应积极应对危机事件,这将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种历练。《由高中生涯教育谈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一文,作者叙述了自己在开展高中生
【关键词】双减;年终总结;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0-00-0 【作者简介】张冬梅,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心理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团体心理辅导应用研究”工作室主持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 “今年事真多,因为疫情一会上网课,一会在校上课。网课的教学效果不好,导
【关键词】“躺平”;家庭教育;耐挫力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0-0000-00 【作者简介】施英,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认知心理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在读,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所谓“躺平”,是指现在的年轻人奉行的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及时行乐、享受当下的生活方式。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躺平
【关键词】全面性教育;幼儿园;生命诞生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6-0026-02 【作者简介】1.李佳洋,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在读;2.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以下简称
【摘 要】为探究感戴和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路径,采用《大学生感戴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对江苏省无锡市某高校497名大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感戴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感戴、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风险在不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感戴不仅可以直接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风险,还通过心理弹性间接降低心理健康风险。因此,高校应加强感戴教育、注重挫折教育、深化心
【摘 要】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在大部分学校都是孤单一人,缺乏专业团队支持。名师工作室就像一座教师专业成长加油站,心理健康教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获得专业提升,在同行经验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团队合作中找到归属感和力量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名师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6-0014-03 【作者
【摘要】近年来,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是心理健康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和痛点。心理健康教师在危机干预工作中常常出现不敢应对、不堪重负、自我耗竭等困扰和误区。只有学校具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预案,心理健康教师拥有应对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厘清定位和角色,与学校心理危机工作小组的成员各司其责、共同协作,才能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做到快速响应,提供专业心理援助。 【关键词】危机事件;心理危机;边界;心
【摘 要】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不仅注重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自2004年开始,在课题研究引领和多年实践积淀的基础上,开发实施高中学生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研发运作高中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信息平台,形成了“‘课程+平台’学生生涯教育特色模式”,促进学生的成长与选择规划。 【关键词】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
【摘要】立足于心理健康教师的视角,梳理近30年来在教育科研中成长的经历。教育科研能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胜任力,带动青年教师实现快速成长,促进学科融合,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0-0000-00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师;课题研究;胜任力 【作者简介】张
【摘 要】作为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重要举措,南京家长成长学院从建设初就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定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服务、协助家庭解决育儿困惑的基本功能定位。南京家长成长学院建设经历了前期调研、资源整合、互助共建的历程,未来将在机制建设、服务中心建设、资源对接及理论研究上进一步开展实践创新,为家庭教育提供实践范例与行动指南。 【关键词】家长成长学院;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法 【中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分享环节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成效。教师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分享环节,反思分享环节暴露的问题,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分享氛围,提高分享环节的“心理味”,丰富分享形式,与此同时,还要提升对分享环节“现场生成”的处理技巧,保证分享环节顺利进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心理上的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分享环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摘 要】情绪取向治疗强调以情绪为抓手促进个案进行改变,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诸多技术如肯定、同理反映、RISSSC等,对于建立关系、稳定及调节情绪具有显著的效果,而这些技术也同样适用于心育课堂。使用这些技术时,需要“以生为本”,看到学生的情绪与需求,在课堂中真正与学生同步,建立彼此信任的心育课堂氛围。 【关键词】情绪取向治疗;心育课堂;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摘 要】不断涌现的初中生自残、自杀现象,警示家长、教师乃至社会亟须重视引导初中生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初中生“生命意义感”的提升需系统地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层面开展,其中社会层面要净化网络环境,塑造良好文化价值观;家庭层面要有意识采用民主教养方式,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学校层面要创设公正、关爱的人文环境,开展丰富的课程、活动。 【关键词】“生命意义感”;初中生;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通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觉察他们的内隐心理,有助于心理健康教师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在咨询过程中“洞察”学生的内隐心理,对学生进行透彻分析;在课堂上“看见”学生的内隐心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在聊天中“意识”到学生的内隐心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觉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外显行为;内隐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一、“乖乖女”的改变 小琳(化名),12岁,六年级女生,体型微胖,智力正常。小琳是家中独女,与父母一起生活,很听父母的话。某天晚上,小琳与父亲发生矛盾,父亲要求她锻炼身体,小琳却躺在地上不动,说自己不想活了。父亲一气之下打了她,这是父亲第一次动手打她。小琳告诉母亲,自己经常觉得活着没意思,早就有想死的念头,还上网查了各种死法。小琳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央求母亲带她去看心理医生。父母带她去医院
一、“小火山”能量大 小高(化名),五年级插班生,个子小小的,看上去像三年级学生,耷拉着脑袋,交谈中无回应,眼神中透露出不信任和轻蔑。据班主任反映,小高觉得所有人都针对他,频繁与老师、同学发生冲突,暴怒时掀翻桌椅,久久无法平息情绪,仿佛身体里的“小火山”随时都会喷发,影响了班级教学秩序,由班主任送来咨询。 二、“小火山”形成史 小高3岁前得到了比较好的照顾,3岁后妹妹出生,父亲经常出差
一、爱哭的小思 小思(化名),八年级女生,长相清秀,做事认真细致,爱好音乐,是班级的文娱委员。自从进入八年级,她经常因考试成绩不好而哭泣,后来发展到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哭,甚至感觉自己的情绪逐渐崩溃。期中考试前,小思因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情哭了一节课,她担心自己的状态无法参加下午的期中考试,于是到心理咨询室求助。 二、小思的成长环境 小思的成长环境比较复杂。她在小学期间与爷爷奶奶同住,父母关
【关键词】依恋关系;情绪问题;“容器”;心智化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6-0055-02 【作者简介】刘稚颖,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 一、依恋关系与“容器” 个体在遇到重大刺激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当个体感觉仅凭自己已经无法承受,便会向他人寻求
【关键词】生命教育;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6-0057-04 【作者简介】殷小燕,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江苏如皋,226500)教师,高级教师。 【设计理念】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自尊自信,能够善待他人。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能否正确地了解自己来自哪里
【关键词】生涯教育;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6-0061-03 【作者简介】李树林,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中心校(贵州六盘水,553000)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生涯成长阶段的兴趣期和能力期。他们会以兴趣为中心理解和评价职业,并尝试做出职
【关键词】青春期;冰山模型;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6-0064-04 【作者简介】黄珊珊,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广东中山,528403)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七年级学生不仅要面对生活环境、学习节奏和人际交往的变化,还要经历着青春期的巨大身心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
【关键词】心理复原力;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6-0068-05 【作者简介】马丽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延路实验学校(江苏苏州,215127)教师。 【设计理念】 七年级学生从小学迈入初中,需要处理各种适应问题,而心理复原力正是学生面对各类变化情境时不可或缺的关键竞争力。心理复原力指人在应对压力事件时
【关键词】手机管理;认知行为疗法;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6-0073-04 【作者简介】林盛,福建省上杭县第二中学(福建上杭,364299)教师,正高级教师。 【设计理念】 2021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手机管理的依据。建立在理性认知上
社团课上的失控 这是心理剧社的第一次社团活动,社员们竞相争演剧中的男主角。最终,3位社员成为候选人,大家决定采取投票的方式选出男主角。顺利选出男主角后,意外却出现了。一位落选的男生当场痛哭,一边痛哭一边高喊:“我能不能与当选的同学谈谈!”这时,其他社员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这位男生,毕竟当众痛哭的高一学生并不多见。 我走到该男生身边,看到他紧握的拳头,我能感受到他此刻紧张、愤怒的情绪,我慢慢摊开他的
故事梗概: 涛涛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可是到了青春期,他迷上了玩手机,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一次偶然的机会,涛涛和手机软件进行了对话,发现了内心那个渴望友谊、渴望快乐的自己,认识到手机只是暂时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 第一幕 八年级的涛涛从小就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最近,他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期中考试后,老师将试卷分发给学生。 涛涛接过老师发下来的试卷,表情瞬间变得有些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