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专家思维”进入我们的视线。“让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到底什么是专家思维?简要地说就是专家在特定的领域的拥有海量的知识,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够顺畅提取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呢?我结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围绕这一核心概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的
学习情境在新课程改革中备受重视。对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该如何解读与创设?如何为语文学习任务群服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情境设计的价值追求——真实而富有意义 2022年版课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情境”出现了多次。若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学业质量来看的话,教学评价中“情境”出现次数最多。这都凸显了语文学以致用的特点,语文教学要
教材体裁众多,散文是最常见的一种,不同文体的文本应有不同的价值定位。2022年版课标把“审美素养”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因而,如何利用散文这一文体的审美特质,加强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特别值得关注。笔者尝试以教材中的散文为例,运用“三层级解读理论”,即指向学生不同语文能力发展的释义层、解码层和评鉴层,为小学语文的审美阅读探寻路径。 一、走进去——以作者之眼审文意之美 读懂文意是阅读教学
2022年版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由此,基于项目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成为落地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因为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借助多种资源与方法,围绕驱动性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性学习,而单元整体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语言实践任务,对核心知识形成深度理解和迁移运用。笔者将以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探究项目化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路径,通过提炼单元大主
“整本书阅读”是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也是教材“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在陪伴儿童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教得“困”,学生读得“累”。下面,笔者以指导儿童阅读《狼王梦》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尝试破解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儿童立场:关注教师的角色定位,让阅读行为自然发生 《狼王梦》是作家沈石溪创作的动物小
2022年版课标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设置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从国家课程设置的宏观视角,强化课程之间的融通和聚合,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下资源逼仄、思维缺乏联动的弊端,通过跨学科的主题提炼、资源统整、策略优化,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笔者就此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尝试和思考。 一、双元推进:确立“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施锚点 2022年版课标再次强调:“语文课程
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指出:“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选编的课文对应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而且这些课文都是围绕同样的语文要素进行编排设计的,这就为单元整体设计提供了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单元整体视域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开展长周期的学习探究活动,以此发挥语文课程的综合功能。所谓长周期作业,是指教师以单元核心作为出发点,以问题、项目或表现性任务为载体,设计具有主题性、构建性、情境性以及实践性特点的周期作业,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完成周期学习任务。针对长周期作业的特性,教师应打破常规教学思路,将单独的课程进行融合,归纳零散的知识体系
单元作业以教材的单元主题、学习内容为基点,从整体上系统设置单元作业目标,统筹安排作业内容、学习进程及评价方式,增强了课时作业内容之间的关联,避免了内容零碎、重复练习等问题。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化落实,教师要以“减时、控量、提质、增效”为宗旨进行作业设计,切实做好作业的“小切口,大文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语文作业常常以抄、读、背的形式出现,缺少新意,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结合2
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要求,强调了情境与语文课程的内在联系,这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语文作业一般以抄写为主,形式单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出现作业磨洋工、偷工减料等现象。结合课标要求,作业设计应重点思考改变低效的做法,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从“要我完成作业”转变为“
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至今,语文教育界对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探索从未停止。为了呼应数年一次的课标修订、教材改版的要求,各种前沿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如“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大情境”等理念,专题学习、项目式学习、主题教学等模式,都旨在提供更为灵活、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教育体验。但就目前的语文常态教学来看,对新模式的实施还处于模糊观望或浅尝辄止的阶段,传统的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内容”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一年级的学生因学龄低,基础薄弱,思维单一,学前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入学后,会在学业表现上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无论是知识点的横向梳理,还是知识点的纵向探究,他们的能力都尚未入轨。微专题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低年级教学更有针对性。所谓“微专题”教学,褚树荣老师曾提出:“是在学习任务群框架中,选择核心的语言知识、关键的语文能力、基本的审美方法、典型的文学现象、多元的文化话题等要素,提炼成小而精的教学点
课标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指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笔者参考单元阅读教学特点,设计“聚焦‘成长’,思辨阅读”微专题,让学生在预读、通读、研读、展示的过程中,丰富阅读实践,提升思辨能力。 一、微专题准备阶段 教师在五年级后的寒假布置了青少版《西游记》自主预读,开学后的课堂则借助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单篇教学,
课标在第一学段“表达与交流”板块中要求学生“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指出第一学段需要达到以下目标:“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阅读、朗诵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 对于处于复述初级阶段的二年级学生来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童话”的定义为:“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的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内容生动有趣,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纵观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编排,编写想象类的习作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开始,呈螺旋式上升趋势,随着年级的上升逐步提升了想象类习作的要求。 然而,在传统的童话习作教学方式下,学生创编童话存在重重困难,其主要原因有:
课标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明确指出:“注意考查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当前,整本书阅读评价形式较单调,基于此,需落实评价体系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推进。而微专题教学是小微化的专题教学,具有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且过程紧凑的特点,可以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率。在微专题背景下,基于特定的学习目标展开系统的实践活动,围绕读书的重要环节制订评价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了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思维的支撑。教师要努力在课堂中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思辨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思辨能力的提升。那么,
《坐井观天》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对话来告诉人们“认识事物不能目光短浅,固执己见,要学会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全面地看待问题”。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读好青蛙与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寓言寓意是教学的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自由表达,深化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一、由扶到放,引导趣读 《坐井观天
写话是习作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习作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课标在“学段要求”中对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对于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是写话的重要形式,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从写话到习作的平稳过渡。 看图写话教学要根据图文结合的特点,抓住“看”和“写”这两个关键点,找准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融合点,化难为易,循序渐进,让学
在一般的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往往将重心放在学生习作选材、建构、表达的思考与探究上。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往往以精批细改的方式,对学生的习作誊写稿进行细致修改,给予学生书面反馈。然而,学生更重视习作的分数,对教师的建议并不重视。因此,应改变传统的先教后写、重教轻评的倾向,借助过程性及时评价培养学生学会写、能够改的能力,以评促学,以评导写,学生更容易真正掌握习作方法,提升习作能力。笔者以五年级下册“那一
教材在习作内容的编排上特点突出,每次习作都给学生提供了写法上的支持,有的是例文,有的是写法提示,有的是写作思路的指导。其实,提供的“例文”“写法”“写作思路”等,就是习作支架。 一、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 笔者在细读教材习作内容的基础上,梳理出教材的习作支架,大致有以下四类。 1.范文支架 范文作为习作支架,由来已久。大多数教师从叶圣陶的“例子说”得到启发,在习作教学中常常利用范文启发学
儿童诗读写融合就是把儿童诗阅读和创作结合起来教学,是顺应学生学习特点的一种教学方式。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儿童诗,语言优美,句式简单,内容贴近学生,深受学生喜爱。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儿童诗的品读、欣赏,还要从表达视角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秘妙,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融合训练,落实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任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在儿童诗教学中,如何实施读写融合教学呢?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基于小学语文教材,聚焦中心句,逐步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表达。 一、找一找,读一读,观察生活我会说 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明确指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拥有一双慧眼,因此,我们引导学生读课文时,
《麻雀》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也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这个故事虽然不足四百字,但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十分清楚,且叙述生动,读来扣人心弦。这一单元是习作单元,教学重点是从文本中习得写作方法,然后迁移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为主线,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丰富的想象和对比的表达手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4.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走近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我早就听说第九小学的同学们个个聪明,今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现代诗,第一篇课文以“母亲”和“自然”为中心意象选编了冰心的《短诗三首》,展现了现代诗语言表达独特、情感丰富饱满、想象新颖奇妙等特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征,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现代诗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与课标在第二学段中提出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相吻合。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朗诵、仿写的形式开展活动,构建学习任务群,设置具体而明晰的任务,以学习任务驱动
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博大文化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诗歌类型。统编本教材在高年级就编排了咏物诗主题体系。2022年版课标将这一类型古诗的目标定位为:“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就需要教师紧扣咏物诗与课标目标定位之间的联系,依循咏物诗的内在特点以及育人价值,洞察诗人将客观的具体事物与自我生命进行联结的表达特质,彰显咏物诗的教
文言文是中华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经历时间长河淘洗所留下的文化宝藏,学习文言文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也是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积累语言文字知识的有效方式。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编入文言文。由于文言文的表达形式与现代文有很大区别,教师应采取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领悟文言文可感的内在意蕴,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司
“泡泡提示语”作为教材助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简洁、生动的形式,丰富、充实的内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灵活的途径。它能够提示学习重点,引导思维方式,拓宽想象空间,是一种便捷的助学工具。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巧用“泡泡提示语”,最大化地发挥“泡泡提示语”的价值。 一、问题指引,灵感开发 生动的“泡泡提示语”功能丰富,可以有效辅助学生学习,问题指引类“泡泡提示语”往往设置在知识学习之前,用以激发
五年级下册《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该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编者将文章选入教材时对每一篇文章的功能都进行了定位,在落实语文要素方面,教师不仅要关注单元课文的特点,还要关注每一篇课文的特点,再基于单元整体的基础上落实语文要素,使语文要素的落实更加完整而又系统,凸显单元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以
教材中选编了许多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主要包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及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历程与重要事件的相关作品。编者选编这些作品入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更好地了解历史,感悟革命精神,陶冶思想情操及培育爱国情怀等。但是由于年代隔阂和生活经验的欠缺,学生对那段历史感受不深,很难产生共鸣,获得对文本内容深刻的理解感受。怎样才能拉近学生
教材编入了较多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精神。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教学方法,走出目前教学的困境。 一、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价值及意义 1.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价值 语文课程是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不可替代的媒介。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实践与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在“总目标”中指出:“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中指出:“第三学段,应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辨别总分、并列、因果等关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