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主动超前布局,直面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挑战。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准确研判,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一要破除不良束缚,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包容的
【摘 要】“示径课堂”,是丹阳五大教育家研究成果实现课堂改革转化的行动研究,是通过课堂研究教育家思想、弘扬教育家精神、成就“大先生”的有益而有效的基层实践。阐述示径课堂的由来、定义与时代价值,解析其“有用、有趣、有意义,能反思”的教学理念,“目标精、过程活、效果实”的三原则八要素特征与“开门—探径—创生”的操作模式,展现“以教育为家”的行政顶层设计、“教学实践专业化”的业务专业支持和“走向大先生”
【摘 要】以学校为主体、教育集团为纽带,江苏省丹阳市积极开展教育家深化研究和“示径课堂”先行试点,形成了像教育家那样办学、像教育家那样教书育人、像教育家那样过专业生活的区域教育生态,丰富了丹阳五大教育家思想映照的“示径课堂”样态。 【关键词】丹阳教育家;示径课堂;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4-0011-05
【摘 要】小幼衔接是小学向幼儿园的主动衔接,是循序渐进的自然衔接。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以“不拘一格降人才”为办学理念,以“让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培养目标,通过建设“多维对话区”、开发“四类课程群”、探索“课堂变革路”、点亮“评价航向灯”等方式多向、多主体衔接,消除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断层,让儿童实现自然生长。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年级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撬动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小幼
【摘 要】吕叔湘教学思想中的“农业说”与“示径课堂”的基本内涵与特征高度吻合,在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中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求真课堂”集中体现了吕叔湘教学思想视域下的“示径”原则,其演进过程正是“示径”的探索过程。 【关键词】吕叔湘;转化与创生;示径;求真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4-0020-03 【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教学思想;示径课堂;中国特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4-0023-03 丹阳是个神奇的地方,近现代诞生了五位教育家:马相伯、吕凤子、吕叔湘、匡亚明、戴伯韬。丹阳弘扬教育家精神,就从学习身边的教育家入手,探寻教育家群体的精神密码,并将弘扬教育家精神和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在一起,用教育家的教学思想指导教
【关键词】镇江教育;教育优质发展;现代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4-0026-04 镇江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崇文重教、人才辈出的教育之乡,孕育了马相伯、茅以升、吕凤子、蒋南翔、吕叔湘、丁石孙、匡亚明、于漪等一大批教育名家,尊师重教代代相传,兴学育人生生不息。特别是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镇江视察,殷切寄语“镇江
【摘 要】课程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课程与文化的“合生”设计是建构新质课程文化的重要方法。在具体操作上,新质课程文化建构可以采取自上而下的演绎路径,实现从文化概念到课程设计的“合生”,也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归纳路径,实现从课程实践到文化逻辑的“合生”。不论采取哪一条路径,我们都必须为学校课程文化变革提供充分理由或理论依据,增强学校课程文化变革的认同感。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文化自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