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的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以下简称“教材”),旨在体现国家意志,传播主流文化与价值观。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教材编写者期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基于个人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警惕为追求“创新”而进行的随意改编。如何避免对教材的随意改编,并尽可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这或许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众多因素的
【摘 要】相对性眼光具有将观察对象或现象的结构进行重组的功能,具体表现为“重新塑型整体、重新把握关系、重新聚焦对象”。相对性眼光的重组功能是对常规观察方式的突破与超越,把观察过程中“整体与部分、静止与运动、虚无与存在”等关系视为相对的,这对于发现灵活多样的解题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将相对性眼光的重组功能应用于数学学习活动设计,有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相对性眼光;绝对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赋予了“数量关系”新的教学内涵,并与核心素养和代数思维建立联系。从早期代数思维的视角看,数量关系的教学一般有三种思维推理形式,即关系性思维、共变思维和准变量思维。教师通过阐述这三种思维形式的特征,探讨如何挖掘和理解教材中的相应思维形式,并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相应的思维推理过程,进而习得数量关系相关知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
小学数学“五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五育融合”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逐步形成的以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人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当前,如何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探索小学数学教育与“五育融合”相结合的创新路径,受到很多教师的关注。仲崇恒老师和他的研究团队结合具体案例,对小学数学“五育融合”的内涵特征和实施策略展开了探究。本期特刊发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为广大教师落实“五育融合”教
【摘 要】“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苏教版新教材通过创设儿童化情境,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将德智体美劳与小学数学课程相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教材的情境创设体现了四个特点:德育为先,滋养精神内核;智育为重,打造愉悦学习的课堂环境;美育为根,拓展育人内涵;体劳结合,培养健全人格。 【关键词】“五育融合”;儿童化情境创设;苏教版新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
【摘 要】“五育融合”追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间的深度融合。小学数学可以通过跨学科学习推进“五育融合”。教学实践中应突出:整合跨学科主题知识点,确立“五育融合”学习目标;组织深入探究体验活动,促进“五育融合”实践参与;聚焦核心素养主要表现,探索“五育融合”教学评价。 【关键词】“五育融合”;综合育人; 跨学科学习;“土圭之法的故事” “五育融合”作为国家培育具备有理想、有本
【摘 要】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研究如何进行教学,将学生立场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路径和方法。以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为例,作为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课例,展示两次教学的磨课经历。围绕“教与学应该从哪里开始?”“教学重点内容该怎么确定?”“如何确保学习的真实发生?”三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可以发现要将“学生立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必须定准一个支点、聚焦两大着力点,才能使
【摘 要】基于结构化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拓展课程的开发,应充分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度拓展,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教师以人教版教材的知识体系为基础,通过全面分析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情,确定每单元的拓展内容和主题。根据小学数学的知识类型和学习方式,将结构化视域下单元主题拓展课程分为三种类型六种开发策略。 【关键词】结构化;单元主题拓展课程;开发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
【摘 要】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教师以“三角形”单元为例,从“结构、关联、进阶”三个维度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提出“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整合切入点;基于单元整体,布局整合推进点;基于单元实践,促进理解与迁移”的学习路径,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关联;进阶 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一个单元就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小学“综合与实践”领域设置了15个跨学科主题教学内容,以此强化课程的整合性,突出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教师聚焦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框架,构建了“基于活动主题,确定育人目标;聚焦育人目标,设计进阶任务;根据任务进阶,制订并实施活动方案;围绕活动方案,开发并实施评价量规”的基本路径。以“欢乐购物街”为例,阐述了主题活动的操作策略,给正处于
【摘 要】小学数学学科实践是“知行合一”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是数学学科、实践学习与学生三者和谐融合的综合学习过程。了解开展数学学科实践的意义需从特征分析开始,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及正确价值观念”的数学学科实践标准目标化和具体化,再依据标准从“目标与任务、过程与支架、评价与管理”三个方面设计小学数学学科实践单元的过程,从而形成数学学科实践素养育人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育人目标;
【摘 要】数学抽象能力主要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础。以“长方形面积公式”抽象为例,分别以不断改进的三种学习路径为干预条件,研究了相应条件下数学抽象能力的表现水平划分,得到了表现水平的稳定结构。总结其条件是五次度量和二维抽象,关键在于用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与方法统领新知探索、释疑解难的全过程,凸显知识建构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在干预条件不足时,稳定的结构具有可变性,即一个表现
【摘 要】作业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载体。教师以《圆的周长》为例,在单元整体设计思想指导下,尝试基于教材题材设计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思维递进的能有效提升实效的课后主题作业。 【关键词】主题作业;作业设计;圆的周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业质量描述”中指出:“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运用、实践探索活动的经验积累,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
【摘 要】小学数学学业质量监测应当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体现素养导向,并强调能力要求。基于素养立意的小学数学学业质量监测命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应立足基础性,突破形式束缚,激发思考;二是应体现过程性,重视经验积累,促进理解;三是应关注差异性,设置思维梯度,体现分层;四是应彰显情境性,呈现多元信息,突出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业质量;素养立意;关注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这进一步强调了学科育人的重要性,以及推进深度学习的紧迫性。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提升其育人功能将成为关键所在。其关键点在于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与探求欲望。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探索好问题应关注的一些视角,并与教育同仁共同进行探讨。 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