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又拉开了帷幕,从1989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36届。回想1991年第一次在探航现场演讲“我的追求”时的场景,那种青春岁月的激情澎湃便油然而生,我知道自己的心依然年轻。或许,这就是“教海探航”的青春密码,它点燃了每一个“探航者”的教育梦想与奋斗激情,让我们敢想、敢做、敢说、敢写。 “教海探航”的征文,是在教学实践中“做”出来的。1992年,我所写的《循环日记》荣获
·策划人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常态化有效开展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引导广大教师在参与教研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其中指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这些都为新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指明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颁布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素养为纲”的评价导向下,以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导向也在悄然影响着当下的作业管理机制。现代教育神经科学认为,“错误反馈”是精准学习的四大支柱之一,教师应正视“错误反馈”,修正学生的认知偏差,围绕心理重构、技术赋能、评价支撑三大板块重构小学生作业管理机制,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能力的逐步提升。
【摘 要】“境脉学习”是个体知识建构与意义理解的复杂实践活动,对学习者的素养发展与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核心要义是“用语文做事”。“境脉学习”理论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锚定了逻辑起点,也为其实施铺设了有效路径。
【摘 要】“慧问图示”能有效拉动儿童思维引擎,提高儿童习作表达力。儿童在习作实践前智用图示,让构思纲举目张,绘方位图、有序介绍景物,绘线性图、搭建篇章大厦,绘辐射图、启迪多样方法;习作过程中妙用图示,启发想象、放大细节、展现内心,让表达深度生长;习作评改时善用图示,加强学生互评、自改训练。
【摘 要】“境脉学习”主张把学习者和学习“境脉”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连续动态的任务解决过程中参与认知实践,得以走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活动中。“境脉”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有重要启示,探寻“境脉”视域下小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下古诗词的审美体验、创造,有益于学生审美人格的塑造。
【摘 要】“词句段运用”是基于“词句段运用”板块的命题设计,通过线型梳理、板块梳理和素养梳理,搭建起命题优化设计的框架,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学习表达;再设定新途径,融入命题优化设计的方法,以通达“词语段运用”的新道路。优化后的命题在注重学生词语段知识点掌握的同时,更注重该板块目标的达成。
【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加法”过度而“减法”不足的现象,致使课堂教学趋于功利和形式化。要打破此困境,教师应重新审视“减法”教学,通过理念转变、内容精简、方法优化、评价审思,辩证地把握“减法”的精髓,适度而有效地实施,从而以简约之美重塑小学数学教学,推动教学内涵式发展。
【摘 要】“数量关系”是新课标中由相关内容整合而成的一个主题。教师可在“数量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构建模型,强化学生的系统思维。以“乘法模型”的整体认识为例,用“关联性思维”整体把握乘法的现实模型,形成对四种基本模型的理解;设计乘法模型的学习地图,形成乘法模型的概念性理解;通过核心任务设计与子任务链的构造,用“关联性任务”整体构建乘法的模型演进。
【摘 要】依据斯根普的理解模型,学生的理解层次可划分为工具性理解、关系性理解和形式性理解三种类型。通过日常教学案例,分析图像表征有效帮助学生弥合三个理解层次之间的差距,旨在探索运用图像表征促进小学数学理解性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为今后数学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摘 要】“意”即“意义”,指向深度学习;“境”指“境脉”,是学习发生的时空。“意境”表达是以语篇为基点,以经验为关键点,以主题为联结点,引导儿童在理脉、造境、通界的境脉体验中沉浸式表达,实现表达从符号到逻辑再到意义的逐层进阶,最终提升儿童的写作素养。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新闻阅读,紧扣教材主题的新闻内容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进学习参与度,有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以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的复习板块教学为例,可以通过新闻引入、文本学习、思维激发、情感渗透等教学环节将新闻阅读融入英语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实现知识的意义生成和多样性价值。
【摘 要】在分析当前小学美术育人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博物馆资源为载体,创新学习方式,探寻“从馆藏到课堂”小学美术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有效路径。该路径分为“化物”“会晤”“觉悟”三个阶段,旨在通过博物馆资源的深度整合,实现学科的突破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倡导多元化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摘 要】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教材为载体,巧妙融入其他学科知识,在特定的情境中设置任务,通过任务的解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可以基于文化本位,理清“跨出”和“跨回”的辩证关系,积极地进行“跨出”和“跨回”的教学实践探究,加强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促进能力的纵向提升,实现学生思维的高阶发展,从而“跨出”语文学科,“跨回”素养融合。
【摘 要】古诗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史底蕴,实施“语文 + 历史”的跨学科学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从跨时空的文史对话到跨媒介的文史探究,到跨知识的文史创造,再到跨领域的文史拓展的“语文 + 历史 +Xn ”的语文与历史学科整合教学路径,并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阐述具体实施策略,优化了古诗文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期为语文课程的跨学科教学提供借鉴。
【摘 要】本文从哲学育人视角阐释了“哲性思维”式教学的含义:深度挖掘教学资源中所蕴含的中华哲理,并利用这些哲理展开教学,通过思维碰撞逐层进阶,进而实现哲理育人的理想目标;开创了“哲性思维式教学”的路径:引用哲学原理,追溯华夏规则,变换哲学思维,诠释东方逻辑。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教育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众多家庭开始加大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期望能够获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如何让更多人享受到高品质的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包括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校硬件设施等。其次,政府应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构建多校划片入学模式、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加强学校间合作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最后,政府应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
【摘 要】本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一所高中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了解其生命意义感的现状,研究自我同一性和生涯适应力对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高中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我同一性、生涯适应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同一性对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具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生涯适应力在这一作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 46% 。这个结果表明,自我同一性对高中生生命意义感有直接的影响,且生涯适应力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认知冲突、延迟并弱化指导、推动迁移创新,引导学生在民主氛围中“直面失败”、在深化探究中“经历失败”、在巩固整合中“转化失败”,助力高中思政课育人目标落地。
【摘 要】基于情境体验的“思维场”教学空间、情境认知的“思维场”教学氛围和情境创生的“思维场”教学生态,是“思维场”视域下历史情境教学的价值追求。历史教学“思维场”具有情知对称、智能暗示和意向生成等逻辑向度。历史教学应通过开辟情境认知通道,增强“思维场”聚力;调控情境体验节奏,凝聚“思维场”合力;开放情境探究路径,拓展“思维场”张力,使历史课堂成为洗练学生心灵、建构学生精神的乐园。
【摘 要】我国职业院校产教联合体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传统产教融合模式的延续,为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造成了“合而不融、重教轻产、创思乏源”等现实困境。通过对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内涵、特征及价值进行分析,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水晶珠宝产教联合体为例,探讨其在破茧、蜕变、翩跹三个时期形成的“政校企行社、共同体育人、产学研用融”三条连锁运行机制。
【关键词】“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教育研究成果;教师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4-0092-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关键作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已连续举办了36 届,已然
本刊讯 为进一步倡导和引导广大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近日印发《关于举办第37 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的通知》,正式启动2025 年度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 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是一项面向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中职教育阶段的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教科研人员的公益性专业化活动。自1989年至今,“教海
一、征文主题 本届征文竞赛以“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积极推进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探索数字赋能创新性教学”“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相关工作领域,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