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王青,北京大学物理系78级本科,清华大学物理系86级博士,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物理与工程》杂志主编,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量子场论和基本粒子物理研究。 摘要;科学教育作为公民科学素养的基石,支撑着社会科技进步,各国均高度重视,中国更是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其发展。文章先梳理国内科学教育现状,涵盖校
摘要:科学与工程实践是科学学习的新趋势。依托《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技术与工程实践课程实施的要求,构建了指向工程实践的初中科学“三链一体”教学实践路径,以“自制简易液压机”项目教学为例展开详细论述,为科学教师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发展学生创新批判思维以及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一定的方法与经验支持。
摘要:在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中,习题讲评是促进学生物理观念形成的重要途径。从习题讲评视角,指出当前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物理观念过程中存在“重规律结论、轻概念拓展”"重知识本位、轻价值观培养""重课时单位、轻知识网络建构”“重解题技巧、轻思维引导"等问题。并通过具体例题分析,提出在新课教学中的改进策略:重视概念拓展与迁移、挖掘物理价值观、引入大单元教学构建知识网络、强化思维过程引导,以完善学生物理观念,提升核心素养。
摘要: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更好地落实跨学科实践的教学,以美国中学教材《科学探索者》为研究对象,从情境来源、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知识、活动形式、呈现方式、设置目的六个维度,对其中涉及跨学科实践的内容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的跨学科实践教学有所启示和借鉴。
摘要:按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2024年各版本初中物理新教材增加了跨学科实践主题活动。要实施好跨学科实践课程教学,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价值,还存在教学资源不丰富、教师教学策略不成熟等挑战。对比分析6版本新教材,有利于补齐跨学科实践教学存在的短板。以“透镜及其应用"对应的跨学科实践为例,分析、比较了6版本教材的编写特点,并基于教材的对比分析情况,给出了提升跨学科实践育人实效的教学建议。
摘要:2022年版新课标强调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实践性,2024年新版物理教材也设置了实践性作业。在教学中用好实践性作业,发挥其育人价值,能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促进学生成长。界定了实践性作业的概念,梳理了2024年新编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的数量分布和类型,分析了实践性作业的特点和育人价值,并针对用好实践性作业提出了教学策略。
摘要:在“三新"背景下,为给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有力抓手,构建“5E+工程设计”融合模式,以“制作楼梯双控灯”为例,对指向科学思维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进行研究,旨在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提高工程运用水平,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发展高阶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与传统的分科作业相比,跨学科作业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然而,关于如何开展跨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仍然相对匮乏。立足物理学科视角,兼顾作业主题、目标、内容、评价四个要素,构建物理跨学科实践作业设计路径:一是基于学科立场,构建多学科联结的作业主题;二是基于核心概念,确立跨学科作业素养目标;三是基于真实情境,设计跨学科作业内容体系;四是基于实践反馈,开展跨学科作业多元评价。
摘要:高考评价体系、课程标准是高中试题命制、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详细分析2024年重庆高考压轴题在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上的价值体现,在此基础上探讨在日常教学和复习中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启示。
摘要: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对2024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卷进行分析。试卷在物理观念维度侧重知识应用与综合能力考查,基础能力和中等能力题目占比高;科学思维维度聚焦模型建构与科学推理,但质疑创新类试题较少;科学探究维度注重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但“提出假设"环节考查不足;科学态度与责任维度通过技术应用类题目渗透社会责任意识,但对科学伦理的考查偏少。
摘要;以江苏省淮安市中考物理试卷为例,探讨了基于真实情境的物理试题命制策略。物理试题情境的来源,包括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阅读中的物理知识。提出了情境描述的两种策略;将抽象知识点具体化为生活现象和用图景描述情境。实验探究情境命题对学生探究能力考核尤为重要,通过具体试题示例展示了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基于真实情境的中考物理试题的研究和命制,可推动物理教学与评价的改革。
摘要:利用主控板、各类传感器、显示屏和公模零件产品自制高精度、低成本的DIS数字实验仪器,搭配“手机物理工坊"(phyphox),既能手动记录数据进行纸笔作图,又能自动生成实时图像。以气体实验定律为例,通过自制“三合一”气体实验定律的演示仪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展示教具制作、程序编写、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图像呈现和误差分析的过程。
摘要:“钢尺振动”是教师讲授声音特性时常用的演示实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与初高中声音、振动等物理知识紧密联系。基于实验探究,构建模型,探究直尺长度、材料与声音频率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地探讨该现象所包含的物理知识。通过实验,对真实情境中的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摘要:定滑轮连动是运动学中的代表模型之一,连动物体运动具有关联特性。然而,当定滑轮自身处于变速运动中,求解问题时易将惯性系中的关联特性直接移植到非惯性系,从而导致错误。针对定滑轮连动装置处于变速体系的两类典型运动模式,进行系统的问题解析与方法归纳。从错误解法着手,分析出错原因,并分别针对惯性系和非惯性系列举正确解法,剖析求解关键点,归纳解析思路与方法,明确该问题在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下的分歧与统一。
摘要:动滑轮是初中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各版本的教材和教师用书均未对动滑轮省力条件作出具体阐述与讨论,以致少部分学生陷入“动滑轮一定省力且省一半的力"的认识误区。针对教学疑惑,分别从初中几何与杠杆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角度,对动滑轮省力条件进行定量讨论,引导学生全面而科学地把握其省力条件。
摘要:通过对一道高中物理测定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实验题的误差分析,采用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两种思路,探讨参考答案解析的错误原因,发展学生数理结合思维,提升物理实验题解题能力。
摘要:介绍了问题链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及实施步骤,并以高中物理课程中“电磁感应现象"章节为例,展示了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问题链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具体内容涵盖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等方面,并详细阐述了教学过程以及问题链的设计。研究表明,该设计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促进科学思维养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摘要: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Multiphysics,构建了条形磁铁、U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等常见磁体磁场分布的仿真模型,介绍了磁感线分布规律的可视化仿真方法。设计了融合虚拟仿真的辅助教学案例,让学生接触到更接近真实物理情境的磁感线分布规律。将仿真的磁感线分布图和磁场强度分析结果与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理想磁感线图示进行对比分析,有效突破学生对磁感线空间分布的认知难点,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磁场特性,提升课堂互动性与探究性。
摘要: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描述。精心设计指向学业质量标准的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注重评价证据的收集与使用,从学业质量标准到学业要求,到学习目标,到评价任务及最后的评价证据的收集与使用,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实现指向学业质量标准的精准教学,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学科育人功能。
摘要:跨学科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跨学科实践作为课程内容的五个一级主题之一,将跨学科实践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基于“5E"教学模式,以北师大版(2024)初中物理教材中“物体的颜色”这部分知识为例,进行跨学科实践的创新设计,探究跨学科实践课程的实施途径,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