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建议每一学段均以注重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欣赏,评述”为起点。这体现出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是进行艺术欣赏和创作活动的基础,是审美活动的出发点。人美版美术新教材在大单元的编写结构上,关注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核心素养本位的贯彻与迁移。为了更好地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教材设置了与之相适应的栏目系统。其中,一至五年级的“艺术欣赏”与六至九
摘要 小学阶段学生审美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但鉴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欣赏,评述”艺术实践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美术教学实施的难点。本文以人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艺术·美术》(简称“新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色彩变奏曲”和四年级上册的“小小调色师”这两个色彩单元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开展“欣赏,评述”教学。本文的教学研究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同时参考成熟
摘要 美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艺术的形式丰富多样。引导学生了解中外美术的发展脉络及其多样性,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美术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美术教育先审美再立美的全新理念。故宫和卢浮宫作为蜚声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汇聚了众多艺术瑰宝。本文以人美版美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的起始课“故宫遇上卢浮宫”为例,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多种欣赏方式与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时空穿梭中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美学风采。
摘要 本文以人美版美术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是生活小达人”为例,探讨如何在义务教育第一学段美术教学中有效融入“欣赏·评述”实践活动,通过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及能力的趣味审美感知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关的感受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和评价各种艺术作品,不仅能够“学会观察、学会感知、学会描述”,还能进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评价”,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表达的转变,从而全面
摘要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出了明确的素养立意要求,而目前仍有较多地区的初中美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存在知识本位现象,违背新课标命题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了“减少机械记忆类试题,注重考查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运用;结合生活情境命题,注重考查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减少临摹训练试题,注重考查艺术思维和创意表现能力;探索跨学科命题,注重
摘要 革命文化和地域“非遗”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本文以革命文化融入地域“非遗”的特色美育课程“泥呈万象,匠心传承”为例,着重阐述了该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五个阶段。该美育课程以革命文化为主题,以“非遗”闽南造像的泥塑创作形式为载体,发挥美育浸润童心的功能,促进非遗的活化传承,引导学生增强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
摘要 在国家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美育实现艺术传承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基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教学理念,梳理儿童水墨写生教学价值,并探索将“新水墨”融入儿童美术课堂具有深远意义。笔者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根植于传统文化沃土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艺术的丰富营养,从而创作出既能体现天真与质朴,又不乏时代气息的水墨作品。 关键词 新水墨 校园写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在开展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微场景建筑艺术课程来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课程以创设问题情境为起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微场景建筑艺术的实践,引导学生深入解析传统民居的建筑营造技术。教学过程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情境导入
摘要 本文以“落花落叶的重生艺术”一课为例,探讨了自然空间中的艺术教学实践。实践中,学生从自然空间审美序列的渗透和创生秩序的分解,以及思想境界的再造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学习自然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激发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自然空间 高中美术 秩序重构 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美术课标”
摘要 “园林·大观园”是一门以美术学科为中心,融合语文学科的跨学科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设计从鉴赏与理解、构思与设计、实践与创作三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建立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实现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 关键词 跨学科 高中美术 课程 设计 大观园 一、“园林·大观园”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和特征 “园林,
摘要 “以艺术之名向校园劳动者致敬”单元课程以校园劳动者为表现对象,通过艺术的方式歌颂劳动之美,将劳动精神融入美术课堂,开展主题大单元教学,制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艺术实践活动,展开立体式的美育熏陶。通过创设真实的校园情境,以美术学科的艺术实践活动为抓手,关联语文、劳动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做到多学科融合。课程设计采用摄影、绘画、微视频、明信片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校园劳动者的风采,将校园劳动者的形象“
儿童图画书创绘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儿童图画书在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促进其审美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乎一代人的成长,承载中华民族的未来。为鼓励广大青年美术家参与儿童图画书创作,促进中国原创儿童图画书创作质量的提升,中国美协于2023年开始实施“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儿童图画书创作100’”项目,2024年4月再次启动了第二期“儿童图画书创作100”项目,8月底已经结束了首轮培训。
苏州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作品名称:姑苏雪晴 作品尺寸:230cm×200 cm 品类:中国画 姓名:李竟明 单位:苏州国裕外语学校 作品名称:春酣 作品尺寸:200cm×140cm 品类:中国画 姓名:陈笑笑 单位: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作品名称:拙政问雅 作品尺寸:40cm×60cm 品类:中国画 姓名:范小虎 单位: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作品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