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思想指导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教育应发挥特色,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式博物馆视域着眼于校外教育资源开发的源头,旨在建立承认学生个体创造的情境,建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情境,并从中引申出对个人身份的社会化思考。参与式博物馆视域下的校外教育资源开发注重支撑学生认知的情境,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同时,校外教育资
摘 要:博物馆因其特有的职能和藏品资源成为跨学科教育的主阵地,在跨学科视角下,对博物馆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是当前博物馆发展的主题。山西博物院2024年推出了“壁上万千——山西宋金壁画中的众生气象”展览,从展览陈设、展览教育活动、展览解读等多方面探寻博物馆教育资源在跨学科视域下的开发和利用,助力博物馆教育从传统模式向全民参与的融合式、探索式的新模式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跨学科;教育 中图分类
摘 要:推进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化建设,既是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破解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困境的现实举措,更是落实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顶层设计的必然要求。推进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化建设,需要我们运用系统思维,全面把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目标、内容、平台、评价等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系统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化建设的策略进路,
摘 要:劳动素养培养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在规定,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求。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剖析劳动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微观系统的家庭劳动教育支持,学校劳动教育实施和同伴的榜样作用;中观系统的家校劳动教育分工协作,学校对同伴榜样的树立;外系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劳动教育资源支持、地域劳动教育资源差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革命根据地进行大生产运动时期,坚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开展各类劳动教育活动,使根据地儿童增长理论知识、得到实践锻炼的同时,也促进了战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劳动教育经验: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坚持多元主体协同,以及要重视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于新时代劳动育人事业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所形成的劳动精神融入
摘 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于2023年经国务院颁布施行,这是我国首部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障领域的专门性综合立法,标志着世界眼光和中国特色兼具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规范体系的基本建成。在层次架构上,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规范体系包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专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专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的一以贯之、总体
摘 要:本文通过厘清校外学生社团大单元学历案的核心概念,精准把握其内涵特征以明确其价值定位,整理了素养本位的校外学生社团大单元学历案设计路径。笔者分别从“编制学期课程纲要”“师生共同确立大单元主题”等六个方面具体阐述设计的逻辑策略和规范步骤,通过具体案例呈现“单元规划启航、核心素养引领、信息技术赋能、任务导向学习、作业与检测创新及反思如何贯穿始终”设计路径的具体行动要素。通过做好社团教学学期单元规
摘 要:随着北京市校外教育优质项目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课程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校外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引入层次结构理论、深度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维度,核心、实践和拓展三个层次构建起校外教育“三阶三维三层”课程模式。在此基础上,以小记者项目为实践基地,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实施方式三方面对该模式展开行动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对促进校外教育科学
摘 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而森林教育是培养儿童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德国的森林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类型,更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基于本土文化与国际组织倡议的宏观系统、基于跨层级多元组织的外层系统、基于“家长—儿童—学校”协同互动的中间系统,以及由空间、人员和活动要素构成的微观系统。就其功能而言,宏观系统提供了价值指引,外层系统提供了机制保障,中间系统是主体间协同
阿尼萨·贾马尔 阿布巴克尔·穆罕默德·贾马尔 萨尼塔·莫哈德·尤索夫 著 吴碧宇 余可欣 曾宇金 黄静 李炅 译 摘 要:项目式学习本质上是创造性的。但是,有关项目式学习中的创造过程以及项目式学习如何赋能这一过程的研究很少。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法, 对14名印度学生在“地球写作”项目式学习中的创造过程进行研究,通过结构化访谈,对家庭作业、引导问题、反思和日志进行文本转录并转化成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