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美术学科“造型·表现”的艺术实践要求“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是发展学生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的重要基础。人美版美术新教材在编写时注重学科本位,整套教材形成了有体系的知识结构,知识与技能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递增,形成主线清晰、知识点排布螺旋式上升的体系。其中,一至五年级的“创想实践”“活动拓展”栏目、六至九年级的“探索实践”“活动拓展
摘要 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后,如何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成为美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人美版美术新教材二年级上册“动物好朋友”单元为例,探讨如何依据新课标组织课时内容,并基于特定的美术语言确定单元课程的学习方向,建立单元课时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期实现单元学习任务与梯度的合理安排。 一、基于新课标重新认识美术语言 新课标中是这样描述艺术学
摘要 本教学设计基于人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艺术·美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民之歌”中的第三课“塑造职业人物”一课,旨在帮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情境中更好地理解雕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深入分析空间形式,体会作品传递的思想。在美术技法教学上,本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掌握捕捉代表性生活场景的方法,最终完成对职业人物的塑造实践,提升其美术核心素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 职业人物 雕塑 跨学科 空间
摘要 本文以人美版美术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校园小主人”的单元教学为例,展示如何在新课标下实施实践导向的大单元教学。文中详细分析了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过程,其中包括真实情境下的教学任务目标、统整性的教学内容、课程活动设计,以及通过跨学科将美术与德育、语文等学科融合等内容,旨在深化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提升校园活动的参与度,确保核心素养切实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 关键词 新课程 大单元教学 跨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育人目标,让我们对艺术课程的育人方向更加明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以一条轴线串联起“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与“课程实施”等七大板块,各板块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建构起培育时代新人的艺术课程架构。 素养为本,理念先行。教学应秉持“坚持
摘要 在教育不断进步的今天,基础教育发展趋势正逐渐从仅关注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转向愈发重视美术等素质培养学科。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不仅能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还能增强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美术学习的压力相对较小,有助于学生放松和解压,从而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期为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
摘要 本文探讨了当前中小学素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素描教学应强调创意性和人文性表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分析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中小学素描教学中的实践课程,给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中小学素描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素描 教学 创意性 人文性 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养方面至关重要。素描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教授学生线条、透视、构图、明暗
民族服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智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传统民族服饰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如何使民族服饰在适应时代变化的同时,得以传承、发扬,不仅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也是教育领域要研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
一、课程设计背景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导下的美术课堂,更加注重学习内容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的综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在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素养培养紧密关联。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将学校周边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作为教育场景融入课程,设计“为元大都增添文化景观”单元课程,引导学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美育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实施路径及其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效果。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美育项目式学习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提升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 项目式学习 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 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然而,面对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传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日益受到重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积极推动“五育融合”,对于高质量教育建设,以及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起到关键作用。 在这样的宏观教育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
2024年9月29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北京市密云区第七小学以“美术馆中的小学”为主题举办了系列活动。其中,“墨韵华章 薪火相传——北京市密云区第七小学名家精品展”邀请17位当代书法名家与学生面对面,以书法艺术为载体,以翰墨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辉煌成就,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种子;“汲古开新境——北京市密云区第七小学学生主题书法作品展”展出了来自“别样红书
影像是一种视听语言,以其独有的视听魅力,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一、影像资源与学科融合的途径 影像资源与学科知识融合,就是将静态的文字和抽象的美术学科知识、概念转化为动态图像,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笔者经实践探究归纳出影像资源与学科融合的几个主要途径如下,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