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人才培养过程关键要素聚力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2025年2月11日,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覆盖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1434个专业的52.9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学评价改革应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在国家人口再生产模式发生转变的新形势下,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培养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人才”。婴幼儿托育作为新兴产业,目前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数字化资源已成为学校各学科开展有效教学的必备基础条件。数字化资源极大地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效果,通过直观的3D动画、虚拟仿真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组合,能够将抽象知识具象化,使复杂的原理清晰易懂。同时,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AI助力课堂实践已成为目前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教学方法革新力量,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在重塑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能、激发学
数字赋能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也被视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打造“金专”,上好“金课”,培养“金师”,建成“金地”,形成“金教材”,是每位专业负责人的目标。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我校数字化设计与编程加工课程教学团队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开展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优化课程内容,目前该课程吸引约2000名学员学习,教学活动超过13万次,出版教材两本。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2022年,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意在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基于此,教师应积极落实政策要求,聚焦核心素养与智慧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智慧课堂
民办高校治理优化是其自身创新发展和教育体系改革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党建引领是民办高校治理效能提升的应有之义,推进民办高校提升治理效能,关键就是要把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到民办高校治理的各个环节,增强民办高校党委的领导力,提升民办高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当前,民办高校在治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加强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促进人才队伍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撑等需要进一步提升。历史实践表明
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升新质生产力育人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核心。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新发展理念,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双能力”并重、具备一定科研服务潜质的“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是新时代发展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从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出发,在校行企协同、产教研融合的视域下,对制约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进一步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建立常态化职业院校内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专业建设质量是推动职业院校内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抓手,建立科学的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对强化专业建设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达成人才培养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悉尼协议》作为工程技术教育专业的学历互认协议,推崇国际先进的教育观念。《悉尼协议》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办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职业能
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作为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教学内容涵盖了林木种子生产、种苗选育、繁殖、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是培养学生林业生产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关键课程,其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林业专业人才的培养。[1]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部署,各项政策文件频频颁布指引高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建设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夯实高校教师
一、研究背景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低年资护士(指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内的护士)在医疗行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23年,我国注册护士人数超522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人数达3.71人,近五年平均每年新增注册护士人数达28万余人。[1]以上数据表明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护士进入卫生服务行业,这是未来医疗保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低年资护士通常需要接受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和重症监护
词素是表达意义的最小语言单元,在汉语中,词素也被称为语素。通常来说,词素为一个单字,由两个或多个词素组成的词称为多词素词。[1-2]学者研究发现词素对汉语母语者以及非汉语母语者进行汉语词汇识别均具有重要作用。[3-4]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研究者重点关注视觉识别领域词素的认知加工[5],随着研究的深入,词素争论的焦点不断发生变化。早期,研究者多关注多词素词在心理词典中的表征方式。目前,研究者多关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继续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我国不少高职院校纷纷探索深化产教融合的更优路径。要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使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能更快更优地适应社会岗位,除了结合本土国情,还可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作为全球职业教育模式的典范、当代德
2024年7月,《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中等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该意见明确指出用3至5年时间,建成富有广东特色、上下联动、多元参与、数字赋能的“省-市-校”中等职业教育教研体系。在此背景下,针对顺德区中职教育教研能力不足,教研活动散、小、弱以及不均衡等问题,我们从建立教研体系、创新教研工作机制、促进教研团队多元化三个角度,构建高质量县域中职教研体系,促进中职教学水平的提升。
“厚人文、懂关怀、有温度”的理念在养老护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强调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更要重视其心理、精神和社会层面的需求(王凤、方仕婷、徐萍,等,2017)。该理念要求养老护理人才具备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能够设身处地为老年人着想,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邢庆、蔡鹏飞、靳英辉,等,2014)。在老龄化社会日益严重的今天,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厚人文
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人际交往对他们的成长具有关键意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中职生增强自信、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对其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然而,由于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家庭背景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困扰。了解中职生的人际困扰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提升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一、研究方法 (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自印发以来,对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被明确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在这一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众多职业院校积极响应,纷纷探索和实践以“三教”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创新,旨在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如何将这一宝
一、研究背景 (一)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事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驱动新一轮的全球变革,给传统的财务领域带来了新的冲击。我国正积极推动税收征管数字化进程,促使企业财税管理的数字化转型,确保财税管理的合规性,提高财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金税四期实现了“以数治税”的新时代。 (二)“三教”改革的深化是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发《国家职业教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1]然而,当前高职软件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不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资源和平台支撑匮乏,难以满足
在当今全球信息化与数字化浪潮中,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深入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已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如何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有效提升高职教师的课程思政数字化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聚焦
课程思政作为当下高校教育领域的一种核心理念与新兴模式,深刻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与新实践,是新时代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实践经验充分表明,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构成了专业课教学的创新性探索,教师将德育元素巧妙地融入专业教学之中,不仅能促进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和谐共生,还可以实现学生专业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同步提升。这一举措对于高等院校深入贯彻立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百年党史本身就是生动的教育资源,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是中职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和内在依托。在中职思政课中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中职思政课单元专题式教学,能够极大地促进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和领悟党的光辉历程,有助于他们用党史这一宝贵精神财富打好坚实的人生底色,从而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真正能够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党史学
本文聚焦青年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数字化转型对于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在本文中,青年化不仅指以贴近青年思想特点、话语体系、接受心理、行为习惯的方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闫鹃,2019),还特指在思政课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充分考虑并利用青年的数字技能、数字生活习惯和偏好,以及他们对新技术、新平台的接受度和创新能力,以青年为主体,以数字技术为媒介,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此背景下,开展思政和民族歌舞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讲好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不仅是铸魂育人的时代强音,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思政教育在民族艺术领域的一次探索与创新。 民族歌舞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也是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新成就的亮丽名片。民族歌舞和思政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不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任务。课程思政作为“三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数学学科作为专业课程之一,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通过将数学思政内容巧妙融入中职数学课堂,能够帮助中职生重拾自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培养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学科价值的认识。 另外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加快推进集成电路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规划持续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加速发展与创新超越。[1]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经过多年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具有竞争力的集成电路行业企业不断增加,截至2024年7月,2024年
一、研究背景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共融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2020年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强调,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实施课堂革命,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区域经济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教育体系需不断创新,以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专业人才。1+X考证体系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1+X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和应用”(本文简称“1+X智能家居”)广州市级精品课程建设与1+X考证体系深度融合,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2020年我校成功申报为首批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学校。专业群建设的奠基工作是课程建设,而课程建设的核心点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人为本、促进公平的要求,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优化教育结构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思政教师作为中职教育的关键角色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学生具有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这是保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 深圳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
一、融合背景 红色研学是一种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教育,通过参观革命历史遗址、了解红色故事、感受红色文化的方式,参与者在游玩中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下一代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时代要求。[1]只有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才能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研究法,选取三个开设红色研学实践
一、研学课堂的内涵与特点 研学课堂是一种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它强调通过体验式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实践和问题解决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其问题解决、团队合作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研学课堂具有以下特点与优势。其一是育人引领和个性发展,研学课堂以育人为引领,以创新为方向,以发展学生个性成长为根本,提供了展示多方面优势或才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才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急需各种人才。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提供人才资源的市场,承担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任务,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中职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通过学习,中职生也能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在人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 一、中职阶段数学课程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提出“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改革策略,其中改革教法是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探究的项目教学法,是在开发了新型活页式教材的背景下,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通过驱动性问题进行组织、引导,制定课堂中的项目式教学任务,发布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完成任务。 一、开发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职教育要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中职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是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重要保障,而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就是中职教育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模拟真实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行实物操作和虚拟活动,了解和领会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协同能力。本文旨在探讨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实践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策略探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客家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吸引了无数的研究者。其中,客家童谣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质朴的旋律和丰富的内涵,成为研究和传承的热点。本研究以河源客家童谣文化配图设计为例,探索配图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推广模式。 一、河源客家童谣文化概述 客家童谣是客家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以简单易懂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悠扬的旋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市场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大码女装作为细分市场,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品牌推广难度大、客户获取与留存困难、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问题。本研究以某大码女装旗舰店为具体案例,通过对该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运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深入剖析,精准识别其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一系列具有高度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竞争策略,提升学生对电子商务环境的认识。本研究有助于丰富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快速发展对文创产品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中职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岗课赛证创”融合模式的指导下,对中职文创产品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一、“岗课赛证创”模式内涵 “岗课赛证创”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五维一体融合的育人理念,将岗位
陶瓷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自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制作出了精美实用的陶器来服务于生活。在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大趋势下,陶瓷文化技艺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我们应该竭力发扬手工技艺,让陶瓷艺术薪火相传。 中职学校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将陶艺文化作为学生美育的重要环节,建设有400平方米的陶艺工作室,配有专业的练泥机、拉坯
2021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最近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也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笔者作为从传统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转型到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一直密切关注
为深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赋能数字化教学实践,2月25日下午,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联合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在图书馆四楼阶梯教室开展了人工智能通识课培训。培训由教务处吴仁华主任主持,校领导、全体教师及企业专家齐聚一堂,共探AI赋能教育新路径。 百度AI技术生态部产品运营经理李佳蕊担任本次培训的主讲,主要介绍百度人工智能发展历史和成绩,AI通识课程的核心内容及落地方案,并简要讲述了大
2025年2月24日,东莞市商业学校商贸服务部在莞城校区新大楼举办特色化班主任经验交流会。25名班主任在德育部长林国训老师的组织下,开启以“技术驱动,赋能德育”为主题的办公技能提升系列课程首场研修。 技术赋能:打造智慧管理新名片。本学期商贸服务部班主任经验交流实现了三重升级:一是内容从经验分享转向技术培训,二是组建技术培训专业教师指导团队,三是构建“数据处理—语音转写—文件管理”课程体系。首场培
2月19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卫平一行莅临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开展2025(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前期调研。 李卫平一行人先后参观陶艺工作室、民族服饰博物馆、非遗服饰文创中心、服装电子商务中心等校企合作工作室和实训场室。在参观过程中,李卫平一行人实地了解学校产教联合体、行业共同体建设情况,服务产业园区及中山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他还向工作室的企业导师详细了解工作室的
常务理事单位及常务理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戴青云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李国章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何汉武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刘春早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许金招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尹新春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陈力捷 广州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丘毅清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姚侃 广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校胡斌 河源市卫生学校张金坤 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姚安 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