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启蒙教育作为职业基础教育和生涯教育启蒙,应在“物质—精神—实践”三元空间呈现出高度适应性,这催生了一体化推进的现实诉求。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探究如何推进职业启蒙教育一体化是对构建何种场域、依托何种关系、处于何种情境等空间向度的现实之问。从空间样态看,包括保障职业启蒙教育一体化的物质空间,提升职业启蒙教育精准性的精神空间,明晰职业启蒙教育主体权责的实践空间。因此,要紧扣物质、精神、实践空间
[摘要]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策略。从治理侧看,是驱动市域产教联合体与城市治理耦合的需要;从供给侧看,是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与产业升级聚合的需要;从服务侧看,是加快市域产教联合体与教育强国契合的需要。从实践维度分析,市域产教联合体高质量发展仍存在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多主体善治有差距、服务保障有缺位、利益共生有短板等方面。据此,从治理机制、保障机制、利益机制、融合机制等维度提出
[摘要]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是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工作世界技能需求层次高移、全纳教育发展、高等教育革新和高层次学徒制的本土化为其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推行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层次学徒培养保障制度、校企深度融合的学徒培养基础框架、基于数字化的过程管理模式等。针对实践中存在的政策工具支撑性不足、多元主体参与不充分等难题,未来要进一步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设计利益相关者互
[摘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主体,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域下,这一制度的建立旨在明晰职业技能产权属性,优化利益分配机制;优化交易费用,建立内部契约模式;推动制度变迁,有效减少路径依赖。但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产权界定模糊、资源路径依赖、交易费用繁重、契约建立失范等问题。为此,进一步提出优化建议:明晰产权界定,提升技能等级认定的有效性与吸引力;打破路径依赖,
[摘要]西部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也是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回归分析对劳动产出系数β重新测算,计算广西县域中职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了解西部县域中职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进而为县域职教科学化发展提供方向。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广西2016—2019年县域中职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1%,2019—2
[摘要]“两翼”产教融合体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丰富了产教融合领域的理论研究,提升了社会对产教融合的认知水平,对“两翼”产教融合体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当前,全国“两翼”产教融合体建设积极性空前,形成了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做法,同时也存在发展困境。据此提出“两翼”产教融合体建设的推进策略:职业院校应勇当产教融合的开拓者与破冰者,政府部门应实现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化,行业企业应兼顾价值
[摘要]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新的背景下,智慧教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最新阶段和高级形态。结合TOE理论框架,可以从数字技术驱动、院校组织引导、教学环境支持三个主要维度,理念、目标、技术、平台、数据、模式、生态七个具体要素概括智慧教育引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思路。为此,应从重塑智慧教育新理念、升级智慧教育新环境、培育数据要素新动力、构建智慧教育新模式、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等
[摘要]农林高职院校现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高校主导型三类,存在“双低下”“两张皮”“不匹配”等问题。基于三螺旋理论建立农林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三螺旋理论机制和转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模型,并提出促进农林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健全成果转化政策;增强农林高职院校科研成效,建立成果转化工作室;充分发挥涉农企业作用,积极承接成果转化。 [关键词]三螺旋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变革发生在比普通教育关涉范围更广的职业教育场域中。综观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分流导向与分流时点,可将其分为“职业性—早分流”“职业性—晚分流”“学术性—早分流”“学术性—晚分流”四种类型。四种分流类型的特征、形成背景、适用范围及优劣势各有不同。通过系统梳理及廓清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属性,发现它们在职业教育学习层次、职业教育学习机构、人才培养类
[摘要]立足场域视角,从入场、控场与主场三个波段深度探析新加坡现代化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威的发展嬗变和优质经验,并与当前我国新的历史契机和国家战略结合,探索我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嵌入、提升乃至引领全球风潮的发展路径,具体包括模式为框架、平台为支撑、标准为依据、品牌为王道。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场域;新加坡 [作者简介]眭川(1988- ),男
[摘要]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系统梳理芬兰教育体系中职普融通政策的历史演进轨迹,揭示了其变迁的内在逻辑与动力机制。芬兰职普融通政策经历了奠基与初融、建制与拓展、国际化与数字化驱动以及优化与创新引领四个关键阶段。基于此,从制度情景、相关理念和行动主体三个维度深入剖析芬兰职普融通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和内在逻辑,总结了芬兰职普融通的成功经验,并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历史制度主义;芬兰
[摘要]职业教育数字教材除具备数字教材一般特征外,还应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建设应遵循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色、合理运用数字技术三项基本原则。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开发策略包括加强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依托行指委做好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加强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方之间的协作配合、创新开展职业教育数字教材质量的合理化评价。
[摘要]不同流派的技能获得理论,都是试图借助于对不同等级技能的特征表现的剖析,揭示人们在经历从技能的低级阶段到达高级阶段时的职业能力、情感认知、实践认知转变。基于技能获得理论分析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标准引领、内容变革、教法创新、环境营造、团队升级五个方面提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技能获得理论;技能获得模型;能力阶段 [作者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也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资源。数字化为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新机遇:数字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设塑造新优势,数字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用打造新动能。高职院校以数字化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面临以下现实挑战:形式的碎片化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性表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和
[摘要]根据建设主体的不同,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主要有行业协会或领军企业建设、政府主导建设、跨行业联合建设、公共机构转型建设、网络虚拟建设和职业院校建设6种模式。职业院校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建设主要面临着资金投入分配不均、师资力量不足和办学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现实挑战。据此提出育训并举背景下职业院校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建设路径:加大政策资金扶持、明确建设目标定位、建立科学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