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近30年来,我始终在追问:“要做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一直坚持做有深度的课堂,办有温度的教育。无论是担任校长,还是成为正高级教师、省学科基地负责人、省市名家工作室主持人,我始终扎根课堂第一线,和团队一起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聚焦做好教书与育人结合的大文章。 “全景语文” 综合育人 “全景语文”纵横编织,采用多样化课程形态、多元化学习方式,调动教学活动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新时代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助力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立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多样化和便捷化,而传统纸质教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落实统编本教材中所强调的知识融合与拓展?如何实施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跨学科学习要求,为跨学科教学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在学校“七
2022 年版课标在开篇的“课程性质”中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换言之,只要是人,就离不开社会生活,学习语文,恰恰是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关键。语文,作为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不仅是我们
《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从蒙昧走向文明。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一笔一画中蕴含着做人的道理。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要立足核心素养,充分把握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字教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写字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古人说:“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写好字的意
在核心素养的时代语境下,2022年版课标在继承了前版课标的基本精神上,将整本书阅读郑重写进课标,进一步提出“整本书阅读”作为独立的学习任务群来呈现,并首次以具体内容描述的形式明确了目标、内容及要求。可见,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重视。然而,在实际阅读中,学生缺少过程性的指导和引领。“放羊式”阅读的现象大量存在,学生读没读,读得怎么样,阅读情况千差万别。教师的指导也大都停留在让学生说说感动的情节、喜欢的片
课堂教学的学科素养从哪里来?语文课堂的育人目标如何创生?一节洋溢着生命激情且风景独特的语文课是怎样孕育的?答案可能并不简单,但有一点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教师专业而深入的文本解读能力。可以说,教师的文本解读决定了课堂的模样,也催化着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把学生作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学历案,是围绕学习单元而设计的学习方案,是2022年版课标倡导“大主题”“大项目”理念下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
2022年版课标提出“加强课程内容整合”。新课程为推进综合性学习建构了重要路径。我在课程改革场域,探索出四种形式,即聚焦变革,以学科为本位,多学科融入,构建“1+N”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科内整合重构,倒逼变革 学科内部在学段及单元等不同层面,通过大问题将知识结构化,把主要学科融入到多学科中,推动综合性学习。如构建“1+N ”序列化习作教学体系,“1”就是围绕一个主题任务驱动,“N”是多个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综合性跨学科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究缘起于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的深刻认识。现行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以课文的阅读和默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理解其他学科知识时
一、跨学科主题的概述 在2022年版课标的综合素质培养理念下,学生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科之间的融合培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头戏。2022年版课标提出,在当前教育体系中,有必要针对学生展开学科融合教育,在一科教学中,将其他学科融会贯通于教育整体,有助于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重点就在于为学生的文化培育做好积淀。其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
一、跨学科主题的概述 语文学科的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双基”能力,更要激发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线教师不仅要想办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更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善课堂的“教与学”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处在独特的稚嫩的年龄阶段,比起其他发展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探究、心理干预还是在品德教育、审
一、跨学科主题的概述 2022年版课标的变化之一是提倡学科融合,设立跨学科学习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加强了学科间的相互关联,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化实施和实践性要求。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导向,整本书的阅读可以有主次地融入其他学科知识,借助不同学科的资源来推进,实现多学科思维方式的碰撞与交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
一、跨学科主题的概述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现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一、跨学科融合体验式教学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融知识综合与问题解决于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是素养时代课程整合的重要实施途径。2022年版课标对跨学科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式教学主要指沉浸式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路径紧密结合,为学
一、解题神州,初识中国美 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几月份吗? 生:四月。 师:是呀,看看外面的天气,春和景明。最美人间四月天,真想出去走走。你们想吗? 生:想。 师:老师现在虽然不能带你们出去,但是可以让你在教室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咱们一起出发吧!(播放祖国壮美山河的视频) 师: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祖国的风景真是太美了! 生:我们的祖国有这么多美景,这么多美食,我感到非常自
一、情境激趣——聚焦诗人与山 师:书香润泽心灵,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十二月是阅读月,我们这次读书节的主题是“跨学科全景阅读润童心”。在我们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活动? 生:我喜欢经典吉尼斯活动。 生:我喜欢新诗会活动。 生:我最喜欢诗词大会活动。 师:你和我喜欢的一样,特别是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真是让人看得兴奋又刺激。今天的“口秀200秒”,我们就来提前预热一下飞花令环节。
【教材分析】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四篇课文,所写内容都是人物,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 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体会。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侧重人物的品质感受。落
【教材分析】 《中国美食》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文。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传统文化”,语文要素是“识字写字,发现偏旁之间的关联”,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在识字写字、发现偏旁之间的关联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本课例教学内容不只是识字、写字,没有基于文本内容和特点对接现实生活,围绕年夜饭“吃什么—在哪里吃—怎么吃”构建了“争当年夜饭小小美食推荐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给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学
【教材分析】 《蜘蛛开店》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本单元是童话单元,人文主题是“改变”,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在二年级对讲故事这一能力的培养,教材进行了有意的安排。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让学生尝试借助图片讲故事,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中也安排了《看图讲故事》,让学生学会能够借助图片顺序讲清图意。到了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再次进行讲故事训练,在《蜘蛛开店》中让学生学会借助示意图讲故
《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这篇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国王的橱柜里有两只罐子,铁罐非常傲慢,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谦虚有礼,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一、整体感知,文本梳理 文章以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为线索,在精彩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在通俗易懂的语言环境里,在对比表达的对话争辩中,蕴含的道理跃然纸上。一只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文言文“读”“思”“辨”的训练,让学生在熟读中疏通文字,在精读中理解文意,在品读中锤炼思维,有效开展文言文教学,以多样形式、多元策略、多维迁移探索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新路径。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简短,描写却十分生动。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既应该关注文体意识,充分把握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引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也是教育教学的丰厚给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曾明确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各学科从自身特点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彼此协同配合,形成有机整体。蕴含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体育与健康有重点地纳入,其
丁莉莉老师和我都师从支玉恒老师,算是同门师兄妹。2021年,在“支玉恒教育思想研讨会”上,她介绍了自己团队的“全景语文”教学实践,他们开阔的视野、高远的立意、执着的深耕,令人耳目一新,又让人由衷敬佩。我和莉莉多有互动,我知道——作为语文老师,她执教的《天净沙·秋思》《狼牙山五壮士》《“诺曼底号”遇难记》等课设计新颖,结构清晰,教学双边活动丰富,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思维含量很高。作为校长,
2023年3月12日9时15分,小学语文界的泰斗级人物支玉恒先生在山东威海辞世。这是小语界巨大的损失,似山崩地裂。我泪流满面,直至今日依然痛彻骨髓,谨以此文表达对先生的缅怀之情。 每一个时代的灿烂辉煌,都离不开教育的深耕耘耔、栽木育材。每一个时代都有勤耕智慧大树、供良木生长的教育人物,而我们尊敬的支玉恒先生就是这样的活语文、真先生。 教育情,活语文 先生那些留在我们生命里的教育担当,那些影响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曾说:“没有阅读,就没有教育。没有专业阅读,就无法造就真正的教师。”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趁假期,让成长拔节。《致教师》是朱永新先生所写的一本关于教育的著作,通过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赞美和思考,向广大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朱永新先生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也是广大教师的知心人,他以温暖而有深度的语言,带着我们直达教育的本质。 一、做什么样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
教师和学生无论如何不能对立起来。教师不是专制政治下的爪牙,学生不是被压迫的民众。 ——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 《如果我当教师》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在70余年的教学工作中,叶圣陶先生博采众长、深思慎取,总结提炼出了珍贵的教育思想,并将其全面记录在该书当中,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仔细研读,这本书也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使我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知
教育是一场终身修行。每位教师的成长路径未必完全相同,但我想,任何成就的获得都离不开对教育初心的坚守,离不开对知识思想的叩问,离不开仰望星空的情怀和扎根大地的姿态。此行未远,已然感慨: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 一、书山有路勤为径——阅读贵有恒 我所在的沈阳路小学构建了“七彩教师”发展平台,采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三专”发展模式引领教师成长。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教师共读,每周会有读
今天收到一封家长的感谢信。来信的是一位焦虑的母亲——初阳的妈妈。因为过于望子成龙,加之学生又尤其活泼,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母子之间常常“鸡飞狗跳”,矛盾频频。期末考试,学生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奖状,家长看到了满意的成绩。来信感谢我对学生的耐心教导、不离不弃。其实我想说,应该感谢家长的全力配合——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家长。如果非要说有我的功劳的话,那得益于每天陪伴孩子们各种好习惯的坚持。 班级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在奔流不息的中华千年文脉中,诗歌早已构成中国人的精神底色。从“思无邪”的《诗经》到浪漫绚烂的《楚辞》,从群星熠熠的唐诗到千姿百态的宋词,从贴近生活的元曲到风格多样的近现代诗……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诗歌在长河里闪闪发光。统编本教材越来越重视诗歌,编排了大量诗歌,包括古典诗歌、现代诗,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从朗诵到欣赏再到创作。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激活儿童的主体意识,促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看那群吟诗的学生,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引吭高歌做欣喜状,有的低吟浅唱一脸陶醉的样子……别惊讶,那是我和学生在练习吟诵诗词,而这样的方式,已经成为我们诵读中的一种习惯。 回想以往,古诗词的教学一度是我“欲说还休”的伤。寥寥数语,是诗人的情怀与抱负;淡淡几笔,是那些难以言明的意境;节奏韵律,是诗歌为我们呈现出的最具气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