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刘林,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人大代表。全国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青岛市拔尖人才。2023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人),2022年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主持人)。教育部第六届全国教育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5)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硕士生导师,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科学教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关注的焦点,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也纳入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在阐述了这一素养的内涵和理论构架后,又论述了它丰富的教育价值和多样的养成途径,并以SSI教育为案例进行了养成途径的阐释。对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这样的多视角观照、多维度理解、多方向开拓和多方面的思考,为这一素养的深入理解和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落地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摘 要: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思维应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引导、激发和孕育出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分析、处理复杂运动的重要方法,是把一个整体的事件分解为几个要素进行研究,以及把问题的几个要素合成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认识的思维过程,是拆解问题、化繁为简的思想底蕴,是“分解和综合”的科学思维。在高三二轮复习课中,关于该科学思维的典型模型不应相互独立,而应以大单元教学理念
摘 要:解决真实问题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极佳载体,但真实问题的开放、复杂、结构不良等特点导致解决方案灵活多变。如何用稳定的物理模型思维系统指导千变万化的问题解决?经多年研究和实践,将稳定普适、有指导意义的系统化思维,采用可视化策略,以模型为中心,按认知问题、建立关系和创建路径三个流程构筑起问题解决方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问题解决;思维;可视化;物
摘 要:以高中物理“静电场”单元习题为例,从习题数目、习题类型、习题情境、习题开放性程度以及与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致性五个方面对2019年版人教版、沪科教版和鲁科版三版教材的“静电场”单元习题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三版教材“静电场”单元习题设计提供建议。 关键词:静电场;高中物理教材;单元习题;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
摘 要:以“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通过5E教学模式的参与、探究、解释、迁移、评价5个学习环节完成物理教学实践,增强物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课堂活动和综合评价了解学情,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5E教学模式;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在情境化教学中,需先对主题情境进行“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拆解,并对应设计“提炼问题—建构模型—回归与迁移新境”的认知活动。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课为例,遵循上述情境化教学路径,详细说明如何通过情境化教学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化教学;高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图示教学法”以图像、图画为核心来展示科学现象和科学过程,能将科学概念具象化,帮助理解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概念理解的困境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模型建构和推理论证的三种图示教学设计:一是理解为先、因果逻辑的核心概念驱动图示设计;二是比对迁移、以终为始的逆向理论追溯图示设计;三是实践重构、迭代发展的项目学习物化图示设计。明晰了图示教学法的步骤,将其修正和完善,实现了有效应用与
摘 要:核心素养是在达成教学目标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物理学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涉及物理学史的教学中,孟克-奥斯本教学模式能够将学史与实验探究相结合,有效实现既定目标。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采用孟克-奥斯本教学模式,有机构建教学框架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观的认识。 关键词:物理学史;孟克-奥斯本教学模式;自由落体运动
摘 要:物理实验教学具有实践性、直观性、实证性、操作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直接观察物理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直接获得结果,提高对物理概念的直观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挥创新性,利用自身的想象力设计实验方案,妥善处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察和结论,促进学
摘 要:随着新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中考命题方式发生变化,强调依据标准命题,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福建省中考物理试题为例,从学生认知内驱力角度出发,分析合理的试题情境对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性。研究发现,情境化试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其综合能力和品德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素养立意下的试题情境化在初中物理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意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
摘 要:基于“伏安法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教学中系统误差问题,运用“等效替代”和“微量放大”两种物理思想设计验证性实验,利用DIS传感器与传统实验器材的优化组合,通过数据采集、图像拟合、对比分析,对用伏安法测量产生实验系统误差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实验验证。 关键词:DIS传感器;系统误差;伏安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4)6
摘 要:物理概念教学是发展学生物理观念的重要环节,定量物理概念的建构离不开定量探究实验。以ESP32芯片、Phyphox软件为载体,设计制作了高精度磁感应强度定量分析实验装置,以期将信息技术融入物理概念教学,使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构过程由定性向定量转变。 关键词:自制教具;磁感应强度;定量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4)6-
摘 要:最速降线问题跟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在屋顶排水、逃生通道等设计中都有应用,但有关最速降线的证明对数学要求较高,大多数中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通过类比正交电磁场中的配速法来分析几种不同情况下最速降线与倾斜直轨道的运动时间,不涉及高等代数知识,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接受。 关键词:最速降线;旋轮线;倾斜直轨道;配速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
摘 要:在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水平方向动量守恒问题,学生解决这类问题往往通过经验去建立表达式,教师的讲解看似合理,却可能有违逻辑本质。探讨了四类经典模型,揭示了最高点水平速度的特点,从本质上解决了师生长期以来存在的困惑。 关键词:关联速度;分解;水平速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4)6-0068-3 在研究
摘 要:采用微积分的方法对一道涉及光滑的定滑轮上静止绳子中张力的问题进行解析;推导沿高度递增的光滑斜面拉动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需要的拉力公式,以例题解答的方式阐述这一公式在解决相关问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均质绳;光滑曲面;张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4)6-0070-4 将有质量的绳子或链条放在高度递增的光滑曲面上,在其最上端
摘 要:抛射体在介质中的运动是一个平面问题,即沿着一平面曲线行进。运用导数、微积分的有关知识建立并解决有阻力的抛体运动的问题,得出各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并运用简单的物理知识,通过求极限得到无阻力情况的结果。 关键词:阻力;抛体问题;导数;微分方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4)6-0073-4 实际的抛体运动规律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
摘 要:中学与大学教育之间的不衔接问题已成为创新人才培育的重要障碍,衔接教育的优化成为人才培养领域的一项紧迫任务。《“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的实施,推动了现代特种加工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技术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与中学物理、化学课程紧密相连。鉴于此,提出基于现代特种加工技术的“中-大”衔接教育项目式学习案例。该案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拓展其对前沿技术的认识,为探索中学与
摘 要:以“液体”教学为例,深入探讨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课中、课后如何辅助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探索了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下,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数字化发展。最后,对信息技术应用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电场和电场线是重要的抽象概念。然而,传统教材中的示意图往往过于简化,缺乏实际物理情境的支撑,这不利于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思维建构。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开发了一系列电场线相关的教学素材,生动展现了孤立带电体及其在复杂外界影响下的电场线分布。这些素材的开发有助于教师利用仿真技术有效地分析和可视化电场概念,同时提供了一系列更贴近
摘 要:融合使用多版教材中的素材,有利于通过设计进阶性的问题,创设有思维深度的挑战性任务,引导学生经历真实的问题情境、交互的具身体验、意义的自主整合、批判的自我反思和真实的问题解决,从而促进思维型课堂的生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学业质量,助力立德树人目标实现。 关键词:融合;6版本教材;思维型课堂;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
摘 要:2017版课程标准将“光的本性”的相关内容划分到必修3、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3三个模块之中,逐渐帮助学生形成对“光的本性”的科学理解。为帮助学生形成对“光的本性”认识的连贯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学习进阶的研究范式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程标准中“光的本性”的内容要求和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能够构建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单一经典观、混合经典观、部分量子观和量子观四个“光的本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