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成为道德事业。 ——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智育与德育密不可分。南京师范大学的班华教授认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道德是教育教学的最高目的,教学应当为其服务。道德教育不是把“道德”教授、传递、给予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帮助学生自己进行道德学习;应当在教学中组织、引导、帮助学生自己认识、体验、践行,通过学生自己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去感受、理解、领悟道德。德育应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与职业教育)2024 年8月刊发的《勤学:教育者的生命底色》一文,围绕教育家精神中的“勤学”这一核心概念,从勤学之要、勤学之道、勤学之术三个维度论证了勤学的重要性、勤学的条件以及勤学的方法,阐释了勤学对教育者的重要意义。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持续进步,才能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成为学生求知和做人的引路人。“勤学”作为教育家精神要义之一,是对教师角色本质内涵的生
学科德育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既是长久以来的难点,也是当下充满挑战的热点。每位教师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和思考学科德育的何为、为何与如何。 何为学科德育?最简单的理解是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的德育教学活动。虽然德育与思政的概念有所区别,但本质上都在强调学科教学对学生成长应发挥的价值塑造作用。全面理解学科德育的内涵,可以从三方面着眼。一是从目的看,学科德育要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本期专题主持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晓东 ·主持人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明确要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中小学学科德育不仅是时代使命和国家要求,更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实落细的有效路径和有力抓手。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切实扛起教科研落实立德树人“第一使命”
【摘 要】推进学科德育是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表现。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利用德育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学科德育是教育性原则、学生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教育、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在学科教学中的时代表达。推进学科德育,能够强化学科教师的育人意识,激发学科教师深挖学科蕴含的育人资源,在学科之间形成育人合力。 【关键词】学科德育;内涵诠释;价值体认 【中图
【摘 要】学科德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在实施环节还存在不落地、不落实的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导向,构建贯穿“儿童全过程的主动参与”“教师全过程的人格影响”双线,由学科价值、素养表征、德育目标、关键内容、教学建议、效果评价等六要素组成的操作体系,有助于学校和教师提高学科德育的能力和成效。 【关键词】学科德育;操作模式;体系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从知识内含价值倾向来看,教育与教学是同一件事。但是教学的纯工具化现象和价值取向的偏差也时常发生。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语文学科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德育,需要厘清语文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并用实践性的方式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语文学科;德育目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5-0015-05 【
【摘 要】学科德育教学评价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学环节,物理学科德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对学科德育的实施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系统。物理学科德育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明确学科德育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评价原则,分析学科德育评价要素,切实将“教—学—评”融为一体。 【关键词】学科德育;教学评价;PTA量表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
【摘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以美育人的音乐教学中,浸润学科德育的学习实践是应然路径。初中音乐跨学科主题学习应从“教—学—评”一致性的角度出发,基于浸润学科德育的音乐跨学科学习素养表征、关键要素、学生立场等,探析浸润学科德育的音乐跨学科学习实践路径。 【关键词】美育浸润;学科德育;跨学科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不仅丰富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更彰显了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校办学要求。学校应该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办学文化、办学实践、办学品位,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点燃教师心中的教育家精神,从学校高质量办学的视角深耕学校文化、推进美育浸润、专注成长之美,实现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立美育人;美育浸润;教育家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英语教师应从“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学—评”的一体化及“教—学—评”的功能与地位三个方面,厘清“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意涵。以读写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设计流程和读写课型的课堂实施为例,“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教师应专注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评价成为学习本身;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习评价拧成一股绳,引向深度学习。 【关键词】高中英
【摘 要】强化学科实践,是促进现行学习方式变革的基本理据。面对实践缺失的根本局限、知识获得中去情境化和虚假探究等教学问题,教师需要拾起被知识掩盖的情感、思想和信念。学科实践是指蕴含学科本质与意义的典型性实践,其涵育着实践品性。学科实践的特征是崇尚学科观念的塑造、获得社会化成长、突出观念的理解与应用、强调知行的融通。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科实践;学科观念;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编者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秀的教学设计能为教师提供经验与启示,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为此,2024年,本刊开设专栏《典型课例》。在该栏目中,我们以“教学设计+点评”的形式,呈现一线教师学习、理解新课标,深化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转变的实践与思考。本期的典型课例是2022年江苏省中学语文优秀课评比一等奖课例。我们希望通过课例展示,引导教师关注教学细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思维品
【关键词】初中语文;优质课;情境任务;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5-0047-02 【作者简介】樊智涛,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江苏东台,224200)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2022年12月13日,刘小洁老师执教的《灯笼》一课,获得2022年江苏省中学语文优秀课评比一等奖。《灯笼》一文写于20世纪3
【摘 要】在指出“观点+例子”论证模式存在逻辑分量不足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引入“虚拟论敌”,阐述了其与交际语境写作思想、图尔敏论证模式的关系,并给出写作教学指导策略,即给学生提供思维支架:换位思考,提出意见,辨析反驳与辨析限定。 【关键词】高中语文;虚拟论敌;议论文;交际语境写作;图尔敏论证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
【摘 要】现代诗歌的审美鉴赏,离不开对意象的品鉴,相较于必修教材,选择性必修教材更强调专题研习。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意象审美的专题性和探究性。文章从意象组合、意象类型、意象数量等角度,探究意象与情感的深层关联,实现现代诗歌审美鉴赏的进阶。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鉴赏;意象组合;意象类型;意象数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
【摘 要】五育融合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生成与探究,还应挖掘数学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数学史思想与德行涵养,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托形式多样的活动实践,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相互融合,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五育融合;思维课堂;
【摘 要】以“黄金分割”教学为例,呈现数学学科育人的三种模式: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迁移新情境,体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感受美、发现美、探索美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等去发现和创造,体会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的意境;从三条线段成比例,特殊化为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成比例,发现黄金分割点,感悟“数学从内部产生”的道理。 【关键词】初中数学;黄金分割;价值追求;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摘 要】单元目标是在学习整个单元后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是践行“教—学—评”一体化、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在单元目标统领下,教师应基于主题情境、知识结构、语篇框架,有层次和有梯度地设计教学活动,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贯穿语篇意义的获取和语言技能的运用过程中,最终实现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育人价值。 【关键词】初中英语;单元目标;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教科研能力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专业能力,也是学校优质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作为教科研重要的组成部分,课题研究在当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组织优化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指导意义。文章结合课题研究,提出课题引领视角下的学科教学策略,并进一步阐述课题引领之于地理学科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题引领;核心概念;主题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
【摘 要】“传统工艺制作”是劳动课程内容的十个任务群之一,学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发“传统工艺制作”项目。在具体实践中,以“项目与活动”为主要载体,设计并实施木版画、押花、篆刻等兼具劳动和审美双重特点的“传统工艺制作”项目,探索校本化的劳动教育和美育课程综合模式。 【关键词】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
【摘 要】在单元整体教学观下,音乐单元可理解为“森林”,每个课时中的学习内容可理解为“树木”。教师在单元课时教学中,需要把握“森林”与“树木”之间的关系,以主题为统筹,兼顾不同课时的联结关系,帮助学生完成音乐知识的整体建构。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课时教学;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5-00
编者按: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作为一所地处乡村的普通高中,秉持“厚德笃行”的校训,以“严谨、善教、钻研、创见”的教风,引导学生树立“勤学、善问、求实、创新”的学风,不断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探索前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学校也面临着生源、办学条件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在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学校探究出切合新课程理念的“以问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办学水平保持高位走强的态势。 【关
【关键词】以问导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5-0080-02 【作者简介】王志勇,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江苏海门,226100)教师,正高级教师。 “以问导学”课堂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运用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设计以问导学问题 问题是
【关键词】高中语文;以问导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5-0082-02 【作者简介】钱鑫华,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江苏海门,226100)副校长,高级教师。 “以问导学”课堂的核心是“问”,因此,设计问题是实施“以问导学”课堂的首要任务。 一、“以问导学”课堂问题的设计 “以问导学”课堂的问题设计分为核
【关键词】以问导学;以生为本;“2332”课堂架构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5-0084-01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逐渐下滑,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但经过多年的教育、培养,学校实现了低进高出、劣进优出、多元发展的育人目标。在生源质量不断下滑的背景下,其成功实现育人目标的密码是什么?我认为,是
【摘 要】职业学校旅游类专业英语PASS创新教学模式实行双主体的工作机制,开发包含旅游类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要素的模块化专业英语活页教材,完善合理严谨的教学流程,整合旅游类专业英语辅助教学资源,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5-0085-0
【摘 要】具身认知强调“身体感觉—运动系统”是意义创造和概念理解的核心。将具身认知作为有力的理论视角来透视学生的身体行为、感知体验与学科实践之间的关联,探讨具身认知视域下学科实践的意蕴、面临的挑战及其实施策略,对于促进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具身认知;学科实践;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审美素养;情境;“三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5-0091-02 说明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不仅承载传递信息、解释事物的功能,更蕴含丰富的审美价值。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为例,旨在探讨如何在说明文教学中点亮学生的审美之光,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学习情境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任务驱动;任务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5-0093-02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培养目标”中要求,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等方面下功夫。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教学建议”中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洞察力;时政热点;问题链;认知冲突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5-0095-02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中法打破冷战坚冰,跨越阵营鸿沟,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罗素在《论历史》中曾说,历史学要表现某种精神气质,即关于当代事件及其过去和未来的关系的某种思想方法和感觉方式。笔者认为,这里的“
怀特海说,教育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江苏省江阴市陆桥中学(简称“陆中”)“穋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源于生活,融于生活,又走向生活,指向学生生活智慧的发展,旨在帮助学生实现其个体生命的成长。 “穋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社会服务、职业体验和研学旅行等高度整合,与劳动教育和各学科课程相互协同,形成不同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的序列化课程内容体系,深挖本土优质资源,拓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
个人简介 黄伟,南京市百家湖中学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南京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心组组长,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编写组成员,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编写组成员,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曾获得领航杯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南京市教育科研成果创新奖一等奖3次。主持省市规划课题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