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妻子买了一盆发财树,个头不高,主干粗壮,枝叶碧绿,造型可爱。我特别喜欢,把它放在了走廊花架的最上层。因为它喜湿,所以每天我都拿喷壶给它喷水。一段时间以后,发财树长得愈加苍翠。 一天,我把发财树拿到窗台外浇水,之后却忘了拿回来,等到傍晚再看到发财树时,它百分之七八十的叶片已经被太阳灼伤,如同溃烂的皮肤,令人痛心不已。再看看窗台外的太阳花,它虽然也经历了一天的高温与日晒,此时却依旧摇曳生姿。
一、审美创造:“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价值取向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一方面注重“文学阅读”,提升审美力,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实现“创意表达”。 1.文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版课标将原来的“口语交际”改为“表达与交流”(与写作综合在一起),名称的变化,意味着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的变化,重点关注口语交际的功能和目的。统编本教材从2016年开始,每册教材中安排4次口语交际训练,其中1次以功能交际为主,虽然比之前的教材减少了学习的次数,但要求并没有降低。新版课标与新版教材给口语交际教学带来
对于教育改革,质量评价是关键环节。“在大规模的标准化测试中,纸笔测试的作用不可替代,但也有其局限性。它倾向于对学习结果的检测,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易际亮《项目学评:将过程性评价融入学生日常学习》,《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4期。)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08年首次取消一、二年级期末考试,代之以非纸笔测评为主的过程性评价。此项改革逐渐被推广并
思维能力是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是课标对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的具体阐释。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以品味“形象”为主,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不够重视,而抽象思维能力的缺失,常常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抓不住重点,表达缺乏条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以综合、实践的方式,通过对语文要素的整合,引导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发展能力、提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跳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实施策略。以学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以解决真实问题为目标,让学习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 语境是指与语言交际有关的外部要素相互结合、相互制约形成的语言交际的社会环境。此处的社会环境与学习场域中的生活情境指的是同一对象
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习作微课程是结合教材习作教学编排体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域资源,围绕不同的情境主题,开发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习作微课程。这个习作微课程以什么为构建依据?主题如何选?如何整体构建与具体实施?这需要我们认真解读教材中习作教学的编排体例,分析学生的习作现状,巧妙地利用地域文化和学校的重要活动创设真实的情境,聚焦真实问题,引发学生的真实体验,以提升学生的真实认知,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促进学生的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在当前背景下,如何设计高质量的作业成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作业作为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思考习惯的形成,是检验其是否高效的关键。那么如何减少重复、冗杂、机械、简单低阶的作业设计?从哪些角度或层面设计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而让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这对教
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教师往往会布置作业使学生对当堂所学新知进行巩固、拓展,作业便成为教学环节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了“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等要求,可见作业已经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结合所学内容,关注文体,聚焦语文要素,设计富有情趣性、操作性、创造性的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2022年版课标“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中的内容,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主题,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如何挖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价值,把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课标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笔者从基础型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内容”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首次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其中,“跨学科学习”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那么“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单元教学应该如何实施呢? 一、立足语文学科,在联系统整中融合 “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学科整合,延展学习
大概念是蕴含在学科中的核心概念,能引导学生把握学科整体结构,建构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迁移概念和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材都是以相对独立的单元为编排体系,大单元教学一般就是将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作为最小的课程单元,统整学习目标和学习资源,将碎片化的知识组织成系统化的知识,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笔者以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提炼概念,确定内容 大单元
2022年版课标颁布后,“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大主题”成了热词,教师以课程核心素养为纲来设计学习活动,在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思路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力求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可是当前很多一线教师对这些承载着新课标理念的热词理解得很模糊,导致在教学设计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所适从。这四个词语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的体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大单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思维能力是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关注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掌握,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是简单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没有真正从学情出发确定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策略,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普遍不高。为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
2022年版课标指出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并明确提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这充分表明了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什么是思辨性阅读呢?思辨性阅读是以全面深入理解文本为目的,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阅读经验、生命体验等形式,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获得对文本深刻理解的目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思辨性阅读呢? 一、从单一阅读走向多元阅读 传统的阅读形式单一,学生的阅读有时比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AI教学行为分析系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扫码上课后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自动生成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报告,助力教师对比数据,发现问题,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新鲜血液。 一、借助AI技术,落实语文要素 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编排结构,落实好教材每个单元篇章页上的语文要素,才是真正落实“语言运用”这个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以
2022年版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是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笔者基于课题的研究,通过访谈、问卷和观课等形式发现大多数教师在习作课堂中将作文指导、学生习作和教师评改分开进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方法没有及
习作指导课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双向语言实践活动,在交流和表达中有效激发习作动机,确定习作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已经学过如何描写一处景物、一个景点等,但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特点的难度更高。为了让学生能根据习作要求有条理地描写多处景物,教师在教学时要扣准主题,教会学生运用该单元精读课文、习作例文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分值最多的部分是习作。于是在考试前,猜题、押题、背题等现象屡见不鲜,但考试时,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呢?偏题、跑题时有发生:有的审题不准,重点不突出,偏题;有的匆匆下笔,结果因不符合要求而跑题,脚踩西瓜皮……笔者以为出现种种乱象的原因除学生的心理紧张,有点怯场外,主要还是学生对习作的流程不清楚,平时习作没有按步骤进行。如何才能避免学生在考试中出现偏题、跑题的现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朗读背诵,联系生活品读词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意境。 2.紧扣写法推敲表达,仿照诗歌进行创编,领悟诗歌的形式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人,走到诗里去 1.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起走进了诗歌单元,学习了一组现代诗,并初步了解了诗歌的特点。回顾一下,现代诗有哪些特点呢?(分行书写、形式自由、富有节奏、想象丰富、感受独特等)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跟随戴望舒一起到雨后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化、平面化,局限于对学生知道、理解等低阶思维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笔者尝试深入探索,努力形成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语文课堂。经过多种尝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展开高阶思维活动,形成了有效提高阅读效果的一系列教学策略。笔者以《为人民服务》为例,谈一谈如何通过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一、解析文本,明确高阶思维训练点 《为人民服务》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
对于作者郭沫若而言,无论是借诗歌抒发胸臆,还是与友人诗词唱和、记事感怀,诗是他经常使用、信手拈来的文学体裁。《白鹭》开篇第一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喜爱。 对白鹭的外形,作者简单一句话领起:“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谈及颜色,作者说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字里行间一个素淡雅致的形象似乎映入读者眼帘,正与课文插图相得益彰。谈及身段
统编本教材特别注重阅读,在每一册都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并且与所在的单元主题或文体特点紧密关联。因此,教师可以将整本书阅读教学与课内阅读、单元阅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整本书的阅读中。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40分钟的整本书阅读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学着吃力,且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直接导致课本教学与整本书阅读割裂开来,有的教师甚至将“快乐读书吧”直接忽略不
学生的识字量较少,阅读能力较弱,不易集中注意力,在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充满了挑战。《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一部由罗尔德·达尔所著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非常有才华、聪明、慈祥的父亲,并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模仿的榜样。本文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为例,探讨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一、构建阅读共同体 1.师生共同阅读 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在特定的时间里与学生一起阅读,有利于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开
2020年2月24日,贵州省中小学“阳光校园·空中黔课”首次开播,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小学的龙欢老师为三年级师生讲授第一课《古诗三首》之《绝句·迟日江山丽》时,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节奏划分。其一,按平仄规律划分:“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其二,按语意节奏划分:“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两种节奏一呈现,贵州省小学语文教师微信群立刻
儿童诗是指适合儿童阅读、欣赏、吟诵的诗歌。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鉴赏”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材选编了不少儿童诗歌,这些儿童诗歌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儿童诗的诵读、积累等教学,还要能够从审美视域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等,培养学生的
寓情于物,就是将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寄托在一件具有独特意义的事物之中,借助与事物相关的事件、人物以及对事物的态度来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学这一类文章,既要从宏观层面的事件入手,梳理人物随着脉络发展的情感变化,又要从细节层面洞察人物内心的活动,充分利用人、事、物三者之间的关联,借助事件将人物寄托在事物中的情感和盘托出。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就是寓情于物的典型代表。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从问题入手,
2022年版课标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内涵定义为“核心素养是……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将文化自信置于核心素养的重要位置,可见其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作为教学载体,篇幅短小,具有语言学习价值和教育意义。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其育人功能,依托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已经对当下的生活和学习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各种软件以其强大的交互、搜寻功能以及契合人们内在需求的多元文化理念,成为了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微信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这一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实践,一方面是借助信息技术下丰富多维的信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撑;另一方面则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推动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是教学的重要目标。系统思维属于高阶思维的范畴,培养学生系统思维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系统思维就是运用系统观点,把对象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认识的思维方法。复述作为语言表达形式,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对课文中提取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并以口语表达的形式把课文内容讲一讲。但学生在复述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颠三倒四或者缺乏条理的现象,这都是学生缺乏系统思维的表
教材保留了很多老课文,叶圣陶先生的《小小的船》就是其中之一。这首儿歌自创作之日起,一直为小学生所诵读,成为几代人收藏的经典。作为一年级的第一个课文单元,也是教材出现的第一首儿童诗,教师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呢?为了让自己教得更明白,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教? 为什么一首简简单单的小诗能经久不衰呢?在2022年版课标和统编教材的背景下读这篇老课文,它有什么魅力呢?备课前,我仔细阅读
整体性是教材编排的一大原则,在语文园地的设置上也有着鲜明的体现。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分别设置了两道题。第一道题要求:“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句中描写的情景,再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照样子说一说。”第二道题则要求:“想一想下面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同样都指向表达运用的两道题,彼此之间貌似又各不相干,但细细解读、对比,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内在关联以及不同点。由此,教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很多教师解读这一语文要素时,容易出现两个误区:其一,只关注“思维”过程,而忽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二,只聚焦“思维”状态,忽视“人物的思维”以故事情境和情节为蓝本。所以,语文要素之间蕴藏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课文的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推动着“人物思维”的发生、发展;而依循人物内在的思维过程,就如同把握了故事发展的脉络
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当今教学倡导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作为教师该如何读好书、好读书,体验读书好呢?近期我读到唐江澎校长写的《好的教育》这本书,在书中淬炼灵魂,汲取前行的动力。 一、读好书,走近唐校长感悟人格魅力 走进书中,润泽心灵。唐校长管理的学校,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有社会责任感、有探究精神,学生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成为有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