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收卷铃响,我站在考点外等候。 一个熟悉的小女生朝我跑来,还没站稳,就带着颤抖的声音、满脸骄傲地说:“老师,三年来,我终于第一次写完语文卷子了!”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声音里的激动快要溢出来了。 “太好了。”我赶忙伸出手,与她热情地击掌。掌心触到她冰凉的手——惊觉她竟紧张得一手冷汗。刹那间,我心里一热,下意识地轻轻搂住她微微颤抖的肩膀。 回校大巴在另一侧门,我们需绕过操场。小女生紧紧挨着我
大学毕业后,我习惯性地整理起四年来用过的所有书籍。在收拾好的整整三大摞书中,两本深红色封面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格外醒目。我轻轻抽出其中的一本,翻到扉页,一张泛黄的课堂笔记从书页间滑落,上面的墨迹已然有些褪色,却在拾起的瞬间,惊起记忆的层层涟漪,那些与张岚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倏然变得鲜活…… 初识:课堂上的不解之缘 与张岚老师初次见面,是在浙江海洋大学的新生见面会上。她作为中文系的系主任,给我们
晨练的时候,武汉严伟老师给我发微信,问傅国涌先生情况,然后发朋友圈截屏,上面有傅国涌辞世的消息。我不敢相信,赶紧问郭初阳老师。郭初阳说刚听到消息,很难过;他感慨人生无常,并提醒我朋友宝贵、时间宝贵、我们过好每一天。后来我又从另外两位朋友处得悉噩耗。我走走停停,边想边念,不由得悲从中来,回想我与傅国涌二十多年的交往。 结识傅国涌是经热心快肠的蔡朝阳的介绍。2000年,我开始在教育在线BBS、天涯社
当红日映满了教室三扇巨大窗户玻璃时,一位老师对着窗下琅琅读着课文的学生说:“看,红日映窗景,旭日作伴好读书,‘揽月班’——最佳观日班。”接着又吟:“日出晓月苑,读书揽月班。”午间休息,他走进教室,在黑板屏上插入U盘,然后从他的“百宝箱”里点开“听唱歌学语文”的文件夹,从中打开一首流行歌曲,它是那样优美熟悉,画面感那么强,嘈杂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他随后在旁边默默拍摄记录
校园东南角,有一株苍劲的松树,树干粗细正合孩童环抱。虬曲的枝干向四方伸展,撑起一片浓荫。春日里,新抽的针叶泛着嫩绿;盛夏时,层层叠叠的枝叶织就天然凉棚;深秋中,松针飘落似金色细雨;寒冬里,白雪覆顶更显挺拔身姿。这株松树,不仅是校园里的一道风景,更见证了无数师生的成长故事,承载着温暖而动人的师者情怀。 记得初中时,松树下是同学们停放自行车的“小天地”。我的那辆“大二八”自行车,是家里的老物件,除了
少先队大队委员会委员(以下简称“大队委”)人选的确定是学校、学生及家长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许多小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大队委之一。但是,大队委的岗位有限,面对巨大的需求,如何化解岗位供给与需求极不匹配的矛盾?用竞选的方式确定大队委人选,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实中,很多小学的大队委都是竞选出来的,当竞选内容、方式及流程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时,无论竞选本身还是竞选的结果,都会受到大多数学生及家长的认
长期以来,小学生写作文都有一定的“套路”。写人的作文一定要写出人物的高贵品质,记事的作文一定要通过叙事写出教育意义,写景的作文一定要表达对家乡或祖国山川的赞美之情。说白了,就是要写“有意义”的作文。 许多小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无从下笔,被迫去寻找“套路”,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写作文时苦思冥想、搜肠刮肚的窘态。孩提时代就像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除了上学,孩子们还可以去踢球,去跳舞,去画画,去探险,
最近,一则学校通报引发了社会关注。此前,网传该校班主任让学生殴打同学、且该同学还曾被生活老师拍下裸照。本次通报“澄清”了两件事,称所谓的“班主任指使学生殴打同学”,实际情况是学生李某某用沙包扔教室空调,班主任让同学“打他一下”以示惩戒;“生活老师拍摄学生裸照”则是李某某洗完澡之后不穿衣服在宿舍内行走,生活老师为让班主任配合教育而拍下了孩子的侧面照,与班主任交流后已删除,并未外流。不少网友看完通报后
两个月的暑假,既给高中毕业生以更多闲暇,也让一些准大学生萌生“改头换面”步入高校的希冀。某医美平台数据显示,每年6-8月未成年人医美咨询量环比增长超40%,双眼皮、隆鼻、瘦脸等手术预约爆满。面对年复一年且愈演愈烈的“暑假整容潮”,我们既要正视青少年追求美的心理诉求,更当警惕其“医美”背后的身心健康风险与价值观偏差。 医美全称为“医疗美容”,最初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侵入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偏远的潮汕乡村小学,学校规模极小,仅有几十名学生,校园里的教学设备也十分简陋。于是,教室里的一体机和粉笔灰,构成了我们课堂的日常。 在这个朴素的校园里,科学课成了孩子们认识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每至学期末,我都会为他们举办一场课堂知识的科普活动,这是他们展示所学知识、发挥创意的舞台。以往,孩子们习惯用常规方式分享知识,但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看着各类AI工具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
阳光漫过窗棂,在课桌上投下斑驳光影。我抱着材料走进教室,今天,语文课将以一场特殊的“案件分析”拉开序幕。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当一回小法官。”我将两篇文章投影在黑板中间的屏幕上,一篇是我半年前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原创文章,字里行间凝聚着我的心血与思考;另一篇是近期发现的抄袭作品,它的每一个句子都如同锋利的刀片,切割着我作为创作者的尊严。 “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两篇文章,判断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创新能力培养面临多重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分配不均,严重制约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培训内容难以精准满足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导致专业发展效果大打折扣;县(区)、乡镇和学校三级管理缺乏有效协作,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吸收和应用教研成果,拖慢教学改革进程,限制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突破;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基于多主体协同治理理论,提
新学期接了一个二年级的班,我怀着满腔热忱走进教室,脑海里回荡着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我们的“惬意教室”理念也提醒我,要打造一个温馨美好的教室环境,让儿童拥有良好的心绪和美好的情感体验,从惬意教室开启惬意学习,从“情境他惬”走向“内心自惬”。于是,我开始精心设计,期待与我的新学生一起在二9班这个空间里快乐成长。 根据孩子们的情况,一个月来,我先后布置了精美的板报、个人作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师要做终身阅读的典范”。阅读是教师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需要一些“功利性阅读”——借助阅读的力量来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深耕习作教学的一线教师,我经常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来反哺教学,而教学困惑又驱动我努力通过更加广阔的阅读来解决问题,形成“阅读—实践—反思”的成长闭环。 教师跳出教材的局限,带着明确的问题意识进行层级阅读,对教学的认
《大湾风起恰少年》是一部反映少年成长与追梦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大湾区小学生们在参加“逐梦新征程”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发现中国之美的故事。本书以极具时代气息的叙事为主线,为当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带来启示。 一、契合语文课程标准价值导向,回应多元素养的发展需求 从语文教育研究的专业视角来看,这本书无论是题材选取还是内容架构,都十分契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建构的价值导向,生动诠释了语文课程教育理念。新课标
师道公益讲堂曾邀请王福强老师为《师道》杂志的广大读者做了一场名为“为师生赋能:学校文化的重塑与迭代”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精彩纷呈,受到观众的热烈好评,王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饱满的精气神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每次在微信和王老师讨论稿件,总能在他朗朗的声线里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激情,语音中亦含着教师特有的和蔼和细致。随着交流的增多,我慢慢从他的声音中勾勒出一个富有责任感且勇于拓新的教育者形
在闲暇的假期时光里,当我们沉浸于短视频的浏览时,或许会偶遇这样一则引人入胜的小说背景概述: 我,出身显赫的官宦世家,前世因一次花园小憩中的梦境而命运多舛。梦中,我与一位手执柳枝的俊逸男子共誓白首,醒来之后我思念成疾,郁郁而终。地府的阎君被我的真情打动,让我还魂再活一世。然而,我的尸身早已长埋地下,我还无法复活,我仅能作为一缕游魂徘徊世间,魂归故里,却见故园已非,父母迁居,昔日繁花似锦的花园也已荒
下午第二节语文课,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可眼前的景象却让我有些意外。教室里安静极了,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孩子们都低着头,聚精会神地编五彩绳呢!原来,第一节美术课的时间不够他们编完,下课了大家还沉浸在编绳的快乐世界里。 看到我走进教室准备上课,然然抬起头,眼神里满是期盼:“老师,能不能让我们编完啊?我们都编了一大半了,如果现在收起来,前面编的就散架了。”看着他们那认真又渴望的模样,我怎么忍心扫大家的
有一次,参加学校的班主任研讨会,主题是如何使用正面管教的理念去帮助行为不良的学生。我想到刚参加工作时的一次课堂突发事件,当时的师生矛盾冲突比较激烈,印象很深刻,于是便把这个案例拿出来和同行们探讨。 主人公牛牛是个一年级男生,那时候才入学一个多月,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还不够深入。一天上课时,我让同学们拿出从课本附页上剪下来的图形进行操作,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拿出来,毕竟提前准备好图形是昨天布置的作业。
推开教室门,我扫视了一下,果不其然,那个座位空空的,让我的心也空了几秒。我叹了口气,马上拿起手机致电小蓝(化名)的家长。电话那头传来带着歉意的沮丧的声音:“不好意思啊老师,忘记向您请假了,这孩子又不肯去上学,敲房间门也不给开,在里头也不说句话,可咋办啊……” 对呀,可咋办呢?九年级第一学期已经过半了,别说备战中考,这样天天请假,无疑是一种社会退缩,一定要进行干预。于是我跟家长达成一致:当天中午去
苏格拉底曾说:“认识你自己。”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在哪里,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找准方向,不断扬长,让长处更优、更突出,成为自己的品牌,一招鲜就有一片天。 工作之初,我在农村教书,当时各方面条件比较艰苦,信息比较闭塞,大多数日子都是当一天老师撞一天钟,老驴拉磨,原地打转。周一至周五住校,过着教室、宿舍、厨房三点一线的生活,下班后偶尔也会去学校周边的田埂上走走,欣赏一下自然风
努力,努力,再努力!这是大多数教师在专业成长路上的行走姿态。但如果缺失目标导向,再怎样艰辛劳作,教育之路能走多远?如果没有反思批判的意识和能力,何以挺拔的姿态站立于讲台,教出自己的清新与洒脱?如果不脚踏实地去实践,一个个教育梦想又如何落地?成长是美丽的,但成长的道路是坎坷的。追求专业成长须从专业目标、反思批判、行动实践这三个向度审视、规划教育生涯,重塑自我。 一、专业目标——叩问心之所往,
当慢慢步入老教师的行列,当工作室、工作站相继组建,当不断被问及“教学主张”,我曾一度很惶恐,长久以来沉浸于经验式教学的我,不禁开始反复追问自己:我的“教学主张”究竟是什么? 回望近三十年踏实勤勉的教学生涯,回望工作室、工作站认真组织的一次次教研活动,我逐渐发现,有两条线若隐若现地贯穿其中——对诗意的寻觅和对思维的探索。在教育前辈的悉心指引下,一个教学主张逐渐成形——“诗辨语文”。 “诗辨语文”
初入校园,教务主任将一本《教学参考书》递到我手上,说道:“你教四年级语文,兼任班主任。”彼时,我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位郭万全主任,如今的同事,竟会是我的小学语文启蒙恩师。接过书,满心的茫然如潮水般涌来。郭老师敏锐地察觉到我的慌乱,温和地说:“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必被那些条条框框束缚,放开手脚去做就好。”我轻轻点头,可内心依旧忐忑不安,多希望他能像从前教我时那样,给予我细致的指导啊。但最终,我还是
20世纪90年代初,我初执教鞭时,不过是个刚中师毕业的青涩少年,被命运抛到群山深处的一所林场小学。教室的窗框框住远山,总也望不到边。每天课前课后看莽莽群山,听松涛阵阵。记得那年任教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有一课是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讲授这一课时,孩子们捧着课本,眼神里,却是一片茫然。“海”是什么?——他们念出这个字时,声音里只有空洞的疑问,不用说他们,连我自己都没见过真正的大海,只能从有限的影像资料
当一大堆填表统计的琐事袭来的时候,当因为担心学生的成长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时候,当为了一件小事反复和家长沟通的时候……真的有很多次,我都在祈祷自己某天能从“班主任”这个职务中解脱出来,做一个“无官一身轻”的任课教师。 这学期,因为临近生产,学校没有安排我做班主任。退出了班主任群、晨午晚检群、学生开饭群等与班主任有关的一切工作群之后,如释重负的同时竟然有些许不舍。还记得刚毕业时,被任命为班主任,看
时间在流逝。某天,我在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讲到时间宝贵,我念了《庄子·外篇·知北游》里的一句话:“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一年级的孩子听不懂,一脸懵。我试着解释:“想象一下,你刚从门缝里看见一匹雪白的骏马一闪而过,就追出门外去,可哪还有马的影子?连尾巴尖儿都消失了。” 一个男孩感觉耳熟,叫起来:“我妈妈也给我说过!” 之所以会在课上情不自禁地作这样的引导,是因为自己也倍感时间流
2023年8月14日清晨,饱受胃癌折磨的爷爷离开了我们,终年76岁。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寻梦环游记》中的亡灵这样说道。是啊,爷爷在世时,我和他远隔千里,而此时,更是阴阳两地。我能做的,便是以文字的方式,让这个倔强而平凡的生命能够在这尘世间留下小小的足迹。 更重要的是,借着书写,我也窥见了一个平凡生命追寻意义的一生。 一 爷爷的一生,是犟人的一生。 爷爷出生于19
相距十年后,小我八岁的表妹又一次来到了我所在的城市。只因有次在微信聊天时无意中说起的那句——“姐,我哪天来看看你。” 想着放学后要去车站接她,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时,我已经有些心不在焉。刚让学生拿出听写本准备听写词语,转身又说:“剩下的时间大家看看《新主题阅读》。”班长炫靓反应超级快:“老师,说好的听写呢?你不报我们就不用写啦!”忍不住被她的俏皮逗乐,我也赧然坦承自己思想开了小差。 听说我表妹要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林卫辉的《此生有味:苏东坡美食地图》一书以苏东坡的人生轨迹为序,记录了他一生中品尝过的各地美食:从眉山到开封,从凤翔到杭州,从密州到徐州、湖州,再到黄州、惠州、儋州,最终定格在常州。书中的100余种美食均来自苏东坡的诗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地美食,一类是东坡自创的美食如东坡肉、烤羊蝎子、东坡羹等。细读此书,可以发现如下几个特点。 美食中有故事。此书在介绍各地美食的同
从“xx控”之单字“控”到“硬控”,“控”文化实现了自身“可圈可点”的“迭代升级”,其至少包含了三重变化,第一,被某物吸引之程度明显增加,“基期量”与“现期量”差额不容小觑;第二,虽可能仍是兴趣使然,但注意力已不知不觉从自愿“配置”变为被外部强力“掠夺”;第三,从“傲娇”的关于品味的宣誓,转变为苦涩的有关沦陷的自嘲。如果说“xx控”还清晰呈现沉迷物之名,通过宾语前置体现其在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与独特
此书虽未及工,要是无秋毫俗气。盖其人胸中块磊,不随俗低昂,故能若是。今世人字字得古法而俗气可掬者,又何足贵哉? ——[北宋]黄庭坚《题王观复书后》 天幸生我心眼,开卷便见人,便见其人终始之概。夫读书论世,古多有之,或见皮面,或见体肤,或见血脉,或见筋骨,然至骨极矣。纵自谓能洞五脏,其实尚未刺骨也。此余之自谓得天幸者一也。天幸生我大胆,凡昔人之所忻艳以为贤者,余多以为假,多以为迂腐不才而不切于用
澹庵在谪所,因读《离骚》,浩然有江湖之思,作《潇湘夜雨图》以寄兴,自题一绝云:“一片潇湘落笔端,骚人千古带愁看。不堪秋著枫林港,雨阔烟深夜钓寒。”时绍兴丁卯七夕也。后一百三十五年辛巳,此画归之苕溪赵子昂,余得一观,诗与画俱清丽可爱,结字亦端劲。世但见其诗文,而不知其尤长于墨戏,可谓“澹庵三绝”。 ——[元]韦居安《梅磵诗话》 陈简斋诗云:“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陆放翁诗云:“小楼一
二、“觉”之观念的中国意蕴 (一)“觉”之观念的入世性与宇宙性 佛家中的“觉”是没有内容的纯觉,涵盖一切内容而超越一切内容。与佛教的观点相对照,儒家中的“觉”是外在事物与内在于心的天理的结合,是一种对事物本质和道德法则的深刻理解与觉悟。即使是逍遥无为的道家也强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觉”是清醒、进取的,它不仅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能够指导人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