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种职业是否崇高、是否受到尊重,从事该职业的人是否具有尊严,除了由该职业本身的特性决定,很大程度上也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即取决于该职业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 在现代社会,教育是国家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从各方面对教师提出要求,并创造条件保障和激励教师努力工作。
一、“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的由来与回望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讲话指出:“我想,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从此,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四个标杆,成为全国教师追求的
【摘 要】 项目式学习在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基础上演化而来,并以杜威教育思想为核心。因其兼具思想性和实践性,既能够与中小学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又能超出日常教学活动的范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合作能力、思辨能力的发展,符合政策导向和教学改革趋势,项目式学习得以在中小学实践中广泛应用,成为常态教学的重要补充。面向未来,项目式学习应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通过基于学科、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培养具有核心素养
【摘 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要超越城市取向,充分发掘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突出乡村教育比较优势。把乡土资源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发掘形式之一,这一过程具有重要价值:为乡村学生生命成长赋能、助力乡村小学特色化发展、促进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等。为此,可通过多种路径展开: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开展考察探究活动;立足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梳理本地历史,传承当地文化;关注乡村特定群体和物产,开展社会服务;观照学生
【摘 要】 本文基于朱光潜“作为美学家的教育学家”这一视角,讨论了朱光潜的教育学家身份,分析了他在教育学方面的文献史料和实践活动,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及历史担当。朱光潜的教育思想与其美学思想密不可分,既注重心理情感的教育,又有直观的物象呈现,并作为教育青年的一种有效路径,延展到国民基础教育。对朱光潜教育思想的诠释,有助于理解“以美育人”的内涵和价值。在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教育领域的当下,启示教育者要重视
编者按: 2024年是我国将9月10日设立为教师节的第40个年头。教师节设立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书写了壮丽篇章。广大人民教师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源自一代又一代教师以赤诚的教育初心,
【摘 要】教师职业是饱含价值载荷的“志业”。教师是一个价值概念,教师之“志”是教师之“业”的价值根基。教师志业既是社会结构的价值期待系统,更是教师自身的价值自致系统。教师应处理好“致”“志”“自”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慎独自省、躬行历事四个维度下功夫,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统一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中,将职业、乐业、志业融为一体。 【关键词】教师志业 价值期待系统
【摘 要】教育传承是对前辈教育人的经验、知识、技能、方法、观念等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了对往昔教育智慧的尊重,是推进当下教育的一种力量,更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教育传承的实现,依赖于教师的教育情怀、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作者在40余年的教育生涯中,经历过教育科研、教师共学、品玩数学三个教育传承的生动故事,演奏出精彩的教育篇章。 【关键词】教育传承 教育科研 教师共学 品玩数学 教育传承是教育活
【摘 要】本文通过自传性叙述和反思,探讨了教育过程中隐性力量的运作机制及其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文章以作者三位导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案例,描述、分析了教师对学生产生隐性影响的机制,提出教育的真正力量在于深入内在世界,发现和创造自我。教师成为学生真正的榜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师生关系应建立在相互映照与共同成长的基础上。 【关键词】自传研究方法 教育传承 师生互动中的隐性力量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有32年
【摘 要】自1985年教师节正式设立以来,庆祝主题的话语体系便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不断回响着尊师重教的时代强音。本文通过梳理教师节40年庆祝主题话语变迁的脉络,提出对教师节庆祝主题话语变迁的思考。 【关键词】教师节 庆祝主题 话语变迁 教师节的设立不仅是教师职业社会认可度与地位逐步攀升的历史注脚,更是社会各界对教师角色价值认知不断深化与拓展的生动演绎。从最初聚焦教师个体勤勉耕耘的温情礼赞
周末收拾屋子时,发现一支用作教鞭的圆珠笔,摆弄着这根教鞭,思绪万千。 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1981年开始上学。上学时,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老师手中的那根教鞭。自上学时起,教鞭便是知识与威严的象征。说知识,它在老师的手中,轻轻敲击,我学会了一个个汉语拼音,理解了一个个枯燥难懂的汉字,推理解出一道道几何题;说威严,有时候老师把教鞭往桌子上重重一敲,或是指着某个调皮的学生大喝一声,七嘴八舌
夏丏尊曾写道:“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就意味着教育始终不能缺少滋润教育、润泽生命的“爱”。爱会让教育变得温暖、充实,也会让师生共同奔赴梦想,更会让教育薪火相传。我想起了那个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那个我带了三年的五班,一种复杂的感情突然渗入心底,令我难以平复。 一、初识,确认过眼神 刚入职的开学前夕,我接到
【摘 要】学校中坚持开足、开齐、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人格和谐、服务学生人生幸福的重要路径。一节心理好课在教育实践中的美好样态,可以从关系建立、氛围营建、师生见证、生态体验和德心相融五个方面来进行,通过走心、润心、交心、健心和育心的实践策略,为构建高效、互动和关怀的心理课堂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心理课程,让师生在温暖抱持、同频共振的场域中相互见证、共同成长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日常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到一堂好课所带来的情绪价值和能量滋养,除了需要心理教师自身保持中立的价值观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外,夏春娣老师提到的“五心—走心、润心、交心、健心、育心”和“四种能量—温暖抱持、知行合一、共同见证、同频场域”都是不可缺少的“好课因子”。本文以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众人划桨开大船”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在课堂中运用与呈现“好课因子”,达成课堂的和谐共生与美好的心灵成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教研员、心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夏春娣老师,长期从事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形成了她颇具特色的教育主张。《一节心理好课的样态与力量》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价值定位、实践样态以及应有成效三个方面,展示了她对一节心理好课的教育理念与实施策略,这对广大心理教师提升自身素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增进教育成效具有较好的启发价值。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价值取向:促进全体
【摘 要】本文对微写作的存在世界、存在形态进行追问,发现微写作以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精神生活方式等不同形态存在于初中生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文化世界、意义世界与现代生活里。因此,微写作有必要、有可能成为课堂主业。 【关键词】微写作 学生世界 存在形态 课堂主业 建构依据 笔者曾从微写作作为大众写作形式、写作教学形式、写作教学内容、写作考试内容四个方面[1],对初中学段“微写作成为课堂主业”的建
【摘 要】历史作为一种“存而不在”的客观存在,需要由历史解释来弥合历史材料与历史真相之间的“裂痕”。历史解释素养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居于核心、关键地位,因此,历史解释素养培育是系统性建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策略有:以唯物史观赋历史解释之值,以时空观念夯历史解释之基,以史料实证现历史解释之实,以家国情怀铸历史解释之魂。 【关键词】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摘 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优化作业设计便成为落实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笔者本着尊重初中学生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性及发展需求的原则,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贴近时代脉搏、有社会现实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与主动性,力求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主动探究中建立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提高思维水平,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任务情境 优化作业设计 策略 “双减”政
【摘 要】大单元视野下科学实践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连贯性,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深刻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整体化成的有机性。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单元教学设计,可以从“明确学习内容,多元表征新旧知识,深化科学观念理解;系链学段目标,梯次设计学教过程,细化科学思维进阶;具身学科实践,推动学教方式转型,优化探究实践过程;培塑学习品质,耦合连接科学史实,深化态度责任培养”四个方面,探索学教方式变革的实践路径,
【摘 要】大概念教学可以激活学生认知、行动力,培育学生的美术新技能,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本文立足大概念的理念,统领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总结了基于大概念的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即立足单元内容分析,提炼大概念;细化单元教学目标,把握大概念;厘清单元教学过程,构建大概念;重构单元评价体系,深化大概念,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更加结构化、整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
【摘 要】思辨性阅读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石。从汉字的字理入手,运用推断,渗透思辨;从品析关键字切入,运用比较,促进思辨;从分角色朗读入境,运用比照,融合思辨;从学生困惑处启思,运用质疑,达成思辨;从真实的情境出发,运用辩论,有效思辨。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 思维训练 阅读教学 思辨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思辨性阅读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石。语文课程一直存在低效高耗的现象,无目的的读,无价值的提问,无创新的
【摘 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新型负担深刻影响教师的专业及生活,表现为过度数字化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虚拟空间增加教师的适应难度、引入数字技术加剧教师间竞争。新型负担的出现与技术理性主义观念渗透有关,使得数字技术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异化。为此,教师应基于“反思性实践”提炼数字赋能优化方案;数字化技术提供者应厘清数字技术引入学校教育工作的多重边界;学校管理者构建面向教师专业成长的优质数字空间环境
【摘 要】教师评价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教师具备开展过程评价的能力。基于过程评价的内涵特点与实施程序,本文总结了教师过程评价能力的内容与结构,主要包括过程性数据收集能力、过程性数据挖掘能力、过程性数据使用能力。 【关键词】教师 过程评价 评价能力 评价素养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当前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了要求,指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
【摘 要】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基础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教育问题意识是引领中小学教师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教育问题意识养成有助于改进教育实践、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发展教师创造力、践行“育人为本”理念。对此,在人本主义理论和生命哲学的指导下,需要在主体回归、视域统整、价值重塑三个层面切入,助力中小学教师养成并深化教育问题意识。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教育问题意识 高质量
【摘 要】幼儿数学启蒙教育是教师以数学游戏为形式,引导幼儿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思维进行感知、操作、表达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基本要素,总结出了游戏引发、环境支持、行为观察、操作改进的组织过程,并提出了提供多样化设计、提供选择性场景、提供过程性引导、提供安全性关系的实践策略,从而增强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数学启蒙教育 多样化设计 选择性场景 过程性引
【摘 要】积木游戏对幼儿发展颇具价值。实践中,幼儿园积木游戏仍存在游戏空间受限、游戏时间不足、材料投放欠缺、教师指导不力等问题。本文提出突破班级场域拓展空间、保障充裕且连续的建构时间、投放材料满足搭建需求、做好支持引导促进主动学习四方面对策,以提升积木游戏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积木游戏 问题 对策 积木具有的低结构、高开放特质,有助于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有意识地
【摘 要】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问卷法,把握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现状,归纳出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如下问题:教学目标制订不全面、不准确;教学内容认识不深入,选择广泛但混乱;教学方法单一,在其他活动和游戏中渗透不够;教学评价依据不全面。根据上述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包括有的放矢,提升教学活动目标制订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加强调研,提高教学活动内容选择
【摘 要】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通过精准预设学情、弹性预设教学目标、精心预设教学内容等预设策略和在多元解读中生成、在文本留白中生成、在平等对话中生成等生成策略,建立预设与生成的阅读教学系统,推动教师高效率地教和学生高质量地学。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阅读教学 预设 生成 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教师通过文本内容进行对话的过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预设是生成的
202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双向衔接”作为幼小衔接的基本原则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进一步强调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提出“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必要的入学适应教育,适当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对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进行指导”。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基于学生身心特点,开发设计了“XI
【摘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探索,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通过以文化人、开放共享、自信自立的“三个坚持”实践方式,走出一条“课程引领—场域体验—评价激励”整体推进的教育实践之路,努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可感、有效。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程建设 教育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话语。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百年学校的办学经验和丰厚的教育资源,实行集团化办学,着力探索实施教育“微治理”,打通育人“最后一米”。 一、统筹设计,微治理项目化运行 集团秉承新泰先贤“和圣”柳下惠、“乐圣”师旷的治学理念,打造“和乐教育”,发展“和乐家”教育理念,按照1161的工作思路,聚焦学生、班主任、教师、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教师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一大批德高望重的“大先生”荟萃云集。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大先生”的“大情怀” “大境界” “大学问”“大格局”,令人景仰。新时代新征程期待和呼唤培养造就更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好老师、“大先生”。为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本刊特邀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开设“大先生”专
编制制度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教师编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不仅深刻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固性和教师个体的获得感,也直接关系到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社会地位。进入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的素养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出现不同学历水平和培养理念的教师群体同处一个讲台的迭代现象。同时,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和学龄人口区域分布的不断调整,教师工作岗位需要与实际配置情况之间的失衡问题变得愈发严重。面对教师队伍数量和
夏初,蝉鸣声声,又是一年毕业季。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教师,今天是我在6班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也是学生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节课。 还有五分钟下课,我站在讲台上,望着台下略显浮躁的小脸,放下了手中的复习册,提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最后一节语文课”七个字。 “最—后—”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随着我的一笔一画读着,忽然教室安静了,只有窗外的蝉仍旧不厌其烦地叫着。我抿抿干涩的嘴唇,说道:“孩子们,距离下课还有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