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为一门功课的名称,是解放后才有的。同志们觉得很奇怪,解放前不讲语文?解放前有的,它不叫语文课,小学里叫国语,中学里叫国文,两个名字实际上是一样东西。那么,怎么有语文这个名称呢?解放初期有一个出版总署,底下有一个编审局,就是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前身,主要任务是编教科书。这就碰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语文这门课,是老办法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好呢,还是想法统一起来?当时有一位在里头工作的同志提议说,我
【摘要】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特定语境中,跨学科学习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在语文学科中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以语文学科内容为主干,围绕适合的学习主题,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真实问题,培育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形态。从逻辑学的视角看,跨学科学习与综合性学习为包含于的关系;跨学科学习与项目化学习、大单元教学则是彼此交叉的关系,三者虽然名称完全不同,但均为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结构化路径,内涵有着很大的重合性和互释性。
【摘要】本文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围绕跨学科学习中学习主题确定的问题,结合实践案例,从学习主题的独特意蕴、选取源头、成功标准、确定程序等不同方面,阐述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学习主题的内涵与确定路径。
【摘要】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评价既要立足于语文学科,又要高于语文学科。整个评价体系遵循素养导向下的深度学习、多维度要素的深度整合以及多元方式的匹配三重原则。开展评价须遵循以下思路:目标导向,确定评价方式;立足表现,开发评价量规;嵌入教学,动态调整优化。整个评价体系兼顾目标、内容、形式等,指向激励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助推学生成长。
【摘要】意义联结是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概念,亦是重要策略,能有效解决目前跨学科学习中存在的“浅表跨”“随意跨”“僵化跨”等问题。本文以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为例,通过“联结内容与形式,提炼学习主题”“联结能力与素养,确定学习目标”“联结情境与任务,整合学习活动”“联结成果与表现,跟进学习评价”开展基于教材单元的跨学科学习实践探索,以期在高质量的跨学科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实现学科协同育人的目标。
【摘要】儿童分级阅读标准的确定要考虑读物和读者双重维度。读物维度需要建构文本难度分级指标体系,读者维度需要建构阅读能力表现分级指标体系。阅读能力是读者结合自身知识经验,在建构文本意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受文本、读者和任务三个要素影响。阅读能力表现指标包括阅读认知过程、阅读策略、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等。确定阅读能力表现指标分级标准时,要以文本难度指标分级标准的确定为基础,细化阅读能力表现指标的纵向分级,借助实证研究提升阅读能力表现分级标准的信度与效度。
【摘要】本文根据文言文独特的教学价值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学业质量要求设计编码系统,选择七位优秀教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课堂实录进行文本分析,提炼共识性的教学内容要点,以明确“当前第二学段文言文教学教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讨论第二学段文言文教学内容的要点,为教师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提供参考和建议。
【摘要】想象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展开想象,将文字图像化;发展想象力,从作品中感受与习得;创造想象世界,创编多样化的故事等,是想象教学的主要向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阅读和生活入手,激活儿童的想象;借助策略与支架,促使儿童进行有依据、有结构的想象;以发散性思维,拓展儿童想象的疆域;通过阅读富有想象的作品,让儿童爱上文学与文化。想象教学不止于“想象单元”的教学,它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阅读中;想象教学也不止于技术方法,它指向文化、语言、思维和审美诸多方面。
【摘要】本文以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融合的视角,整体审视整本书阅读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的学习形态,将整本书阅读视为基于课程与教学的学习建构方式。从学习建构的角度梳理整本书阅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的架构逻辑、内容体系与实施取向,可以明确:一是整本书阅读的架构逻辑使学习领域可视化,二是整本书阅读的内容体系使阅读经验结构化,三是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取向使整体认知连贯化。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处于关键形成期。如何通过优化语言运用情境,提升情境创设的质量,以支持儿童个体语言经验的积累和发展?结合教育教学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分别是:适应学习需求,提升语用情境的适切性;找准经验发展点,提升语用情境的指向性;基于活动类型,丰富语用情境的类型;多情境融合,凸显语用情境的关联性;增强评价功能,提升语用情境的反思性。按照上述策略认真进行语用情境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情境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
【教材解析】 《绿》是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本单元以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呈现现代诗歌,以“自然”为中心意象,选编了四篇不同作家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中外现代诗,同时编排了“轻叩诗歌大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单元导语“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现代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绿》创
【摘要】指向交流的整本书阅读任务链建构与实施,能够促进学生高效完成整本书阅读。建构阅读交流任务链可以从创设情境、设计活动、组建团队等几个方面着手,实施阅读交流任务链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开展头脑风暴、着眼语文要素等多种形式,阅读交流任务链的评价需要关注阅读的方法和过程、深度和思考、参与和表现。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关于“语言运用”的表述可以从语言积累、建构、运用及认同四个层面来理解,它们紧密相连,互相促进。但单纯的字词、语段积累与梳理并不足以支持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对语言运用的内涵、学习重点进行了梳理,从积累丰富词语、梳理短语句式、运用修辞进行创意表达三个层面提出教学对策。
【摘要】“牧式表达”是针对儿童言语生长中的策略问题,努力追求的一种思维进阶方式,即通过思维的引燃,准确感知言语内容;联比,甄别感受言语现象;整合,聚焦感悟言语意图等,以实现儿童表达的有“料”、有“理”、有“味”,提升儿童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搭建情境支架、学材支架、问题支架、方法支架等,能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支架的搭建不能盲目,要依据义教新课标、教材,从学生的需求点、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合理、巧妙、精准地顺“学”搭建,要符合语文能力在语文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规律,落实语文要素,提升核心素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学生作文的现状来进行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创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本文主要对义教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三同”作文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质增效。
【摘要】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对于教师实现认识的自觉与理念的内化,促进教师的专业理解与专业发展,作用明显,意义深远。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既要重视主题定位,体现同课异构的教研目标与价值追求,提高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要重视流程导向,明确同课异构教研准备中“同”的建构对话,体现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中“异”的异构对话,凸显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中“深”的重构对话,形成组织者、执教者与参与者三位一体的教研共同体,实现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效益最大化。
【摘要】学习古诗,正确地朗读诗句是基础。本文针对《出塞》一诗“不教胡马度阴山”中“教”字的读音问题,从字形和古诗平仄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教”应读“jiāo”,并讨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内容、结构、方法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化。目前关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和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地研究和探索。由李竹平著、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23 年出版的《小学统编语文怎么教》一书,正是作者为帮助一线教师解决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中的困惑和难题而撰写的。该书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难题入手,厘清了“ 双线组元”和“ 语文要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的实行,小学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语文素养等方面迎来了新的挑战,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由孙建锋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2 年出版的《小学语文创意教学》一书,是作者基于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从拼音教学、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实践六个方面详细阐述教学的成果,旨在帮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有效地使用和开发教材中的资源,如何探索出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如何评价和反馈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如何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等,这些问题呼唤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探索,以推动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 由陆云、王崧舟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9 年出版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一书,是由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和一线名师、教研员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重要的方向。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的确定也应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突出语文学科的本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思维、审美等各方面的能力。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不仅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
汉字,是现代语文学习的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精神。汉字兼具文化性与艺术性,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值得深入挖掘的重要资源。《汉字文化教育与课程开发体系研究》一书,作者为邵怀领,2015 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汉字为依托,以文化为延伸,以教育为路径,将汉字文化与语文课程开发相结合,探究汉字文化所呈现出来的不同样式,提供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实施路径,以充实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调研,问题涉及写作兴趣、写作内容、写作方法等多个方面,调研对象为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害怕写作文,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一写作文就到处找作文选;写的内容大部分是空话、套话、假话。基于此,我们将写生活化作文,让孩子们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作为研究的方向。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专长进行细致分工,再分
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需要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培养基本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其中,前书写能力是儿童进入小学后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也是儿童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支撑。前书写能力不仅包括对文字的认知和书写能力,还包括对图形、符号、线条等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创造力和自信心,为后续的阅读、写作和学
家国情怀对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信、社会责任感,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育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内容,如何有效地开发课程,突出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本课题着力于探究小学生家国情怀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小学语文教学为载体,以家国情怀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