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DeepSeek 等大模型在教育教学领域的逐步渗透和广泛应用,跨学科教学已成为中小学培养未来社会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对教师而言,跨学科教学素养不仅是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中“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 10% 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的保障,更是践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理念、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 作为新时代教师,不但要有胜
·主持人语·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明确提出,要“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体会所学学科知识的价值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线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为项目而项
【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以学科内容学习为主的项目式学习需要基于大概念。基于大概念的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要义主要包括学科性、真实性、合作性、迭代性等,教师可从寻找适合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大概念、基于大概念形成进阶性驱动问题、筛选出需通过高阶学习策略解决的驱动性问题、指明项目式学习所需的学科实践方式、明确作品形式并给予讨论的机会、实施即时和多主体的反馈及逆向评价等方面出发来予以落实。
【摘 要】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以语文学习为核心,融入其他学科相关知识,构建跨学科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培育思维品质、发展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围绕“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这一大概念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基于知识体系创设学习任务,联结学习任务群与具体情境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通过展示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现学生对说明文阅读与写作的深度理解,有助于学生全面培育核心素养,同时能促进教师提升项目式学习胜任力。
【摘 要】基于大概念的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是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对小学数学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必然性要求而开展的实践探索,其实施策略的核心是提炼数学大概念、形成驱动性问题等。基于大概念的“轴对称图形”项目式学习的活动安排要科学合理,评价宜采用“逆向设计”,以达成“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过程体验与成果展示为目标,注重知识整合与能力发展的新型教学样态。它为学生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英语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基于大概念和跨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路径可以建构如下:提炼主题大概念,建构核心知识结构;联系生活世界,锚定驱动性问题;层级目标引领,促进高阶思维发展;搭建学习支架,深化实践活动;公开展示学习成果,持续改进与反思。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针对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中及其与其他教育之间的隔离甚至割裂现象与问题而提出的教育尤其是教学的改进措施,旨在通过做事(即项目的开展)来培养知、情、意、行统一与和谐的社会有用之人。其真正开展不仅需要教师树立相应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学观,还需要教师努力突破其所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既有宏观层面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引发的困惑,也有中观层面的现实社会大众氛围“猎奇”带来的困扰,更有微观层面的学校教育教学文化趋同导致的困途。
【摘 要】薛法根以36 载教育实践诠释教育者的三重维度:坚守学生本位的育人初心,在乡镇教育一线持续深耕;展现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实践魄力,引领弄堂小学向现代化教育集团转型,培养出多层级骨干教师梯队;践行课堂革新与校园重构的躬耕路径,通过系列示范课推动教学范式演进,将校园空间转化为立体化学习场域。其教育实践生动展现了教育家精神的基层转化逻辑——当教育理想落地为系统化行动方案,教学创新深化为可持续机制建设,便能形成具有普适价值的实践范式,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照样本。
【摘 要】语文作业应该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彰显其独特的育人价值。语文作业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综合表现中。语言价值是作业育人的核心,指向语言素养的习得;思维价值是作业育人的内涵,指向思维能力的养成;审美价值是作业育人的品质,指向审美观念的形成;文化价值是作业育人的底色,旨在涵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作业育人,是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多维度共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融合全要素递进的过程。
【摘 要】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行动学习理论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统编语文教材五下《跳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真实情境中的结构化任务设计、优势互补的小组合作、真实体验后的反思总结等方式,深入探讨行动学习理论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此赋能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
【摘 要】提取大概念是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实现学科育人的起点。在四下现代诗歌单元教学中,教师可立足统编语文教材,在实践过程中厘清大概念的本质内涵,把握大概念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及统摄性的独特功能。同时,通过思考与实践,归纳出三条提取大概念的有效路径:一是横向关联,找寻单元资源的价值同频点;二是纵向贯通,梳理学段整体的序列关键点;三是立体建构,把握单元整体的逻辑连接点。以此实现核心知识的高度概括与提炼,从而推动单元整体教学的进一步优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摘 要】数学实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基本样态,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受多种因素影响,传统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与弊端。选用适切的数字技术,如动画演示软件、数据分析工具、互动学习软件、虚拟现实技术等,能为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引发对当下学科命题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基于教、学、评的一致性,展开小学数学“阅读类命题”的创新实践。命题以丰富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读”“仿”“创”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感悟数学文化传承之“源”,知识本质形成之“核”,学科融合思维之“大”,综合实践创新之“美”,实现命题立意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转型的价值追求。
【摘 要】译林版《英语》新教材于2024年秋学期正式使用。相较于2014版教材,新教材增加了统领首页,明确了单元学习目标;整合了板块内容,凸显了单元主题意义;调整了任务顺序,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好问题链、任务群及自评表。
【摘 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研读课标和教材,设定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精选彰显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载体;开展项目活动,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样态;发挥教育合力,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
【摘 要】聚焦小学阶段法治教育浅表化、知识化倾向等问题,探索立足学生认知困惑,确定项目学习主题;共同设计驱动问题,促进深入探究;关注学习过程,搭建学习支架;评估学习成果,反思活动过程的步骤,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达到增强学生法治素养的目的。
【摘 要】素养课堂的小学水墨画有效示范,应以对美术大观念的持续理解为核心,教师可围绕大观念分析学情,结合不同学情和课堂生成把握示范时机;聚焦大观念设定学习目标,突出针对性、启发性,体现连贯性、层次性,精准把握示范内容;基于大观念迁移拓展,采用演示和范作欣赏结合、师生互动示范等方法,丰富学生习画的形式和内容,体现示范方法的开放性。
【摘 要】体育教师可在小学体育课程的资源融汇、学科融通、教学融通、评价融通及生活融通等一体化变革实践中,探索出小学“融体育”课程一体化育人路径,形成新观点、新趋势,生成新成果、新素养,达成“育体·育心”的一体化育人实效。
【摘 要】识字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幼小衔接不可或缺的内容。汉字思维遵从儿童认知的本源规律,融通汉字的视觉思维、逻辑思维、听觉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等,将汉字的构字思维和儿童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解决幼小双向衔接问题,从而实现学段的平稳过渡。
【摘 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中的“创意实践”素养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力和创造力,这与以“深度理解”和“思维引导”为核心的逆向教学设计的育人目标有着共通之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从想要达成的学习结果为导向,逆向设计教学环节,探寻“创意实践”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摘 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辅助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究、思辨学习和创意生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实践应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练习时,合理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师生之间的真实互动仍是教学的核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3-0082-03 教学实践表明,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之一是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下文,笔者以译林版《英语》新教材三上 Unit 4 This is my friend 为例,具体阐述如何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一、整体解读教材,建构单元内容框架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系统解读教材,领会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3-0085-02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写作是自然而然的事,它虽然不需要理由,但需要土壤。微型写作课程需要将学习的内容镶嵌在一定的任务中,让学生实现写作知识的内化。处于写作“学步”阶段的中年段学生,内在的言语天性尚处于萌芽状态,需要教师为其编织语言表达的情境世界,使其如玩游戏般体验写作的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3-0087-02 深度学习是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其注重学习的系统性、过程性与递进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把“整本书阅读”设置为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且基于深度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强调系统性构建与过程性探索相结合。因此,在整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研究;自主探究式微研究;合作探究式微研究【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3-0089-02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研究意识不仅是竞争的优势,更是人类存续的必备素养。小学生自主研究意识的形成、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掌握、研究性思维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培养。正如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一样,他们亦应该在研究中学会如何研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规则认同;项目式学习【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3-0091-02 规则认同是小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其道德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部分学生在规则认同方面存在若干问题,如规则了解不全面、规则内化不够充分、存在逆反心理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还会影响其道德修养的培育、法治观念的形成、健全人格
【关键词】劳动教育;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要点【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3-0093-02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明确提出“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的要求。就劳动课程而言,可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来达成加强课程融合、突出实践育人的目的。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实施有赖于系统化、结构化的设计,
本刊讯 为进一步倡导和引导广大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近日印发《关于举办第37 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的通知》,正式启动2025 年度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 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是一项面向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中职教育阶段的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教科研人员的公益性专业化活动。自1989年至今,“教海探
一、征文主题 本届征文竞赛以“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积极推进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探索数字赋能创新性教学”“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相关工作领域,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