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历来是语文备考的“战略高地”,它既是思想深度的竞技场,也是语言艺术的试金石。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在保持“立德树人”核心导向的同时,呈现出思辨层级化、价值隐性化、表达个性化的显著特征。笔者下面从高考作文命题的“三重维度”、评分标准下的能力梯度、分阶突破的备考策略和临场应对的“三线作战”四个方面,助力考生备考高考作文。 一、高考作文命题的“三重维度” 1.思辨性维度持续深化 近几年高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生要在语文知识的系统化、能力的提升以及应试技巧的培养上下功夫。在这一阶段,考生要把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的主要内容,掌握基本的复习方法。 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考生要扎实积累基础知识,从积累与训练两方面着手。每天利用碎片时间背诵教材及真题高频字词,整理易错点;系统学习语法知识,结合例句掌握病句类型与辨析方法。通过大量真题、模拟题专项训练标点、修辞、语句连贯等内容,总结答题规律;对于
学习任务 在语文学习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层面,强调学生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而“咬文嚼字,辨别表达异同”便是深入体会语言运用的重要方式。考生通过对字词、语句的细致揣摩,辨别不同表达方式在语义、情感、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能够更好地理解汉语言文字的构成规则和运用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建构能力。 知识整合 在辨别表达异同时,
技法点拨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一定要紧扣任务驱动。首先要明确任务。一般来说,任务一为文体要求:写一封信、倡议书、演讲稿等;任务二为角色设定:我是谁,写给谁;任务三为主题要求:写什么,为什么写;任务四为你的认识和思考/希望/建议。审题时一定要吃透题意。既要严格落实显性要求,像演讲稿的称谓格式、书信体的交流语气等,这类文体规范必须分毫必较,不能在格式上出错;更要深挖隐性指令,比如“联系现实”
2025年4月3日,凌晨4点半,宁夏固原市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操场上响起了集合哨声。2000多名学生整齐列队,等待着他们的是一趟往返108里的山区徒步,是沿着革命先烈战斗足迹的行走。 “出发!”5时整,一声号令,少年们擎起鲜红的旗帜,向着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进发。学生们唱着歌离开了市区,走上了一段漆黑的山路。没有路灯,抬头还能见到点点星辰。但学生们步伐轻快,斗志昂扬。 两小时后,天色渐明,队
2025年5月13日,“烟台小伙为救同学职教高考语文缺考”的视频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 事情发生在5月10日早上,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2022级学生姜昭鹏和同学8点10分搭乘网约车前往考点,上车1分钟左右同行同学突发心梗休克,倒在姜昭鹏身上。姜昭鹏利用在学校专业课中学到的急救知识,争分夺秒抢抓急救黄金时间,对发病同学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同时,司机王涛联系交警说明车内紧急
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2025年5月25日向社会推介。北京市的北方工业大学早期建筑、南昌市的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生产车间旧址、腾冲市的艾思奇故居、南京市的励志社旧址、大连市的满铁大连图书馆旧址等100个项目入选。 20世纪建筑遗产主要指1900年至1999年设计建成的中国近现代建筑。在本次推介的项目中,“资历”最老的要属黑龙江省黑河市的瑷珲魁星阁。它建于1900年3月,原为供奉魁星(文曲星
2025年4月17日,《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郑和下西洋时期遗存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一同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 随州曾侯乙编钟,铭文与音响互通互证,完整保存了2400多年前人类的音乐智慧,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有声“音乐教科书”;少林寺碑碣跨越1400多年历史,以近500通碑碣串联起中国佛教史、政治史与全球文明交流史;郑和下西洋时所立
文题呈现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最好将“如果……就不妙了”的想法,转变为“即使……也没什么”。 你是否同意上述说法?请写一篇文章。 原作雏形 少些担忧,多些乐观 未来无穷远大,当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有人担心“如果……就不妙了”;也有人乐观地认为“即使……也没什么”;有人说最好将“如果……就不妙了”转变为“即使……也没什么”。我十分认同第三种观点。未来没有“如果”,我们应当乐观面对。
任务锦囊 阅读文学作品,就要走进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多维度把握作品内涵 1.析形象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精神气质、行为逻辑往往具有典型性。阅读时抓住人物形象的这一特点,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2.赏意象 在文学类文本中,也会出现“意象”式的景或物,它们和诗歌中的意象一样,蕴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营造出相应的氛围。意象和形象一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你捧着手机欢笑或哭泣时,你就是大数据汪洋里的一条小鱼,正按着别人指定的方向游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是一道社会现象类比喻型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紧扣“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回应了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典
范本呈现 光明的前景 火热的生活 ◎李洪兴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东山县澳角村考察时指出:“这次来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很是欣慰、很有感慨。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 澳角村以前有“三不起”:报纸订不起,电话费交不起,煤油灯点不起。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澳角村发展大型钢质渔船和水产养殖业,实现了“四看”:看海面,满港新船;看地面,满村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