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发展的基本前提。我国有着庞大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更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些都凸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自暴自弃、自残,甚至自杀的现象屡见不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深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性和紧迫性。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因素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为历史出发点,以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为理论立足点,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践落脚点,从而实现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其中,理想信念是方向,道德情操是基础,扎实学识是支撑,仁爱之心是底色。培育“四有”好老师,可以通过四条路径,即信仰洗礼,坚定理想信念;文化浸润,陶冶道德情操;专业淬炼,涵养扎实学识;实践体悟,勤修仁爱之
【摘 要】 “良心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日常概念,其边界的变化轨迹可成为反思教师负担议题的视点。教师的责任边界在扩大,非教学事务大量侵占本应用于教学事务的时间,教师职业的时间与空间边界也在扩展,在情感上容易陷入“良心”和“指标”之间的矛盾。“良心活”边界向内收缩,既不利于自身专业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增进教师幸福感从根本上还依赖教育评价体系与社会“内卷”生态的改变。政府行政部门应警惕公权力对正
【摘 要】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分化的加剧,价值观念的个体化变迁,数字社会的快速到来,使得乡村学生社会化成长环境被重构,面临着更大的社会化风险,一些农村青少年存在情感缺失与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家庭责任与伦理观念缺失、学习习惯与综合素养差、社会规范习得情况较差等社会化成长问题。在应对这些风险与问题时,乡校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知识与技能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以及社会规训教育有效管控农村学生社会化风
【摘 要】晚清以来,先进的知识分子都普遍认识到培养新式人才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基础。梁启超的人才思想孕育于维新变法前后,认为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变革科举、创办新学、培养新民、开启民智等途径实现,逐步勾勒出人才培养的蓝图。梁启超的人才思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凸显了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思想现代化的历史意蕴,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借鉴。新时代,教师与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学生国民意识培养,挖掘
编者按: 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发布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部分特别提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无疑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指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
【摘 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文从重新认识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破题,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转变、问题导向向积极心理促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强调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国民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的框架下,构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生态系统,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重定位 新
【摘 要】本文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概念、评价、特点、原因及解决路径进行系统分析和阐述。提出在心理健康评价时,应同时考虑心理健康问题和主观幸福感两个方面。目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城乡差异和低龄化现象,睡眠不足、学习压力大、认知发展障碍、幸福感缺乏,以及家庭的盲目过高期待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水平不匹配,这些可能是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促进策略方面,应倡导“家校社
【摘 要】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在家庭重视程度、学校服务效果和社会支持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教育和医疗方面的资源力量尚未有效整合。本文基于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验,提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医教协同模型。模型强调把心理健康融入“家校社医”协同育人全过程,通过目标构建、责任落实、环境建设、四位一体服务、制度建立、措施实施、功能中心建设等,建立一套以卫生健康和教育部门深度协同为核心的跨部门
【摘 要】近年来,受国际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中小学纷纷尝试开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实践。然而这些实践目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补足”式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单一、积极心理品质评估缺位。据此,本文提出三个对策:反思培养理念,确立幸福取向的教育观;丰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课程干预、学科渗透和行为管理并举;加强积极心理品质评估与培养的联结。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中小学 积极心理品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关注,一些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业,个别甚至发展成精神疾病。2023年年初,《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再次明确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职责定位。学校是青少年的重要成长环境,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全方位、多渠道、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是进一步加强中
【摘 要】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对儿童的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优秀榜样,孩子才会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本文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孩子身心发展的关系展开讨论,意在帮助小学生发展健康心理,为他们的成长夯实精神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精神发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广大家长为孩子的成长竭
【摘 要】融通式科学教育倡导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获得对科学本质的深刻理解。融通式科学教育聚焦综合科学素养,重视知识之间的类比,强调方法之间的迁移,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师可通过“基于课程标准,批判借鉴教材”“创设问题情境,产生认知冲突”“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迁移应用”等策略实现深度学习,提升科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融通式 科学教育 深度学习 相较于其他学科,科学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动手实验
“物体的浮与沉”是科学教材(上海远东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4章“物质的粒子模型”中的一节课。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对应本节课的学科核心概念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对应本节课的学业要求规定为“能比较和分析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方案并操作,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上海市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传统的科学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全面而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叶笛老师的融通式科学教育理念和独特的教育风格,不仅彰显了科学教育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更引领着学生从问题的源头出发,在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中,逐步揭开科学真理的神秘面纱。他鼓励学生勇敢地跨越学科界限,去探索、发现科学的无穷魅力。在他的课堂上,学生能够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和思维的碰撞,体验到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价
【摘 要】科学的作业设计可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课标要求语文作业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教师要变“增量思维”为“赋能思维”,注重形式的多样,关注完成的过程,提供完成的支持。教师要兼顾科学、聚焦、分层和趣味,设计出重视知识迁移和运用的多样化作业。通过指向素养的“赋能型”作业,唤起学生情感的主动和认知的投入,激励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赋能思维 作业形式 作业过程 作
【摘 要】 单元学历案实现了“教案的革命”,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分析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创造揭示时代价值,通过评价形成核心素养,单元学历案大任务直指高阶思维,更能显示以学定教的实用功能,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关键词】历史教学 单元学历案 高阶思维 评价任务 单元学历案如果仅仅只是传统教案的主语变换,而不指向高阶思维,那么就只能在低空盘
【摘 要】项目化学习以其跨学科特性、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而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学校教育中,项目化学习的对话性往往因为教师对项目化的理解误差、学生学习的无目的性和散漫性以及忽视评价方式的改革而在实践中生成阻碍。项目化学习强调师生与项目之间的对话、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与自身的对话。建构项目化学习对话性实践,通过在真实情境下的项目问题的解决明晰项目化学习中师生与项目对话的内涵
【摘 要】 复习课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课型,单元整体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巩固技能、提升素养等。本文针对传统复习课存在的局限性,如碎片化、机械式、过度灌输和表层化处理等问题,以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三Unit 7为例,探讨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题意义建构的整体复习策略,以期助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主题意义 建构主义 单元整体教学 复习策略 单元复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
【摘 要】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三板一线”单元整合教学范式是在单元主线引领下,将单元学习内容按照学习任务群的属性,有机分配成积累、理解、运用三大板块,以“诵读本”“习字格”“学习单”“课例集”“阅读台”“语文报”等为学习工具,构建单元整合教学范式,是推进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校本化探索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三板一线” 教学范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的学习任务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培育汉字书写素养的奠基阶段。“习得硬笔好字”课程从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模式的创新、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以及课程策略的探索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写字教学 汉字书写素养 课程资源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教育部
【摘 要】教学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必然追求。教师教学成长有六条路径,即熟悉教学规范,探索教学方法,磨炼教学技巧,锤炼教学艺术,提炼教学主张,形成教学思想,通过知识育人、方法育人、技巧育人、生活育人、理念育人和思想育人,从而达到站稳课堂、胜任课堂、驾驭课堂、娴熟课堂、引领课堂和享受课堂的不同境界。 【关键词】教学成长 路径 课堂 育人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
【摘 要】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要素。本文指出,在校本视域下,基于学校整体发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以教师和学校为双主体,以教师专业发展全面管理为手段,通过激活“动力源”、搭建“脚手架”、提供“遮雨伞”、打好“组合拳”,实现组织与个体目标的价值认同、实现教师间的协作共享、实现制度化为教师专业发展护航、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实践 价值认同 协
【摘 要】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组织校本培训、开展校本研究、完善评估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小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的校本策略,从而帮助教师掌握作业设计要领,引导教师学习作业设计方法,鼓励教师形成作业设计共识。 【关键词】学业减负 小学教师 作业设计能力 作业设计管理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已经在学前教育领域达成共识[1]152。假装游戏行为是幼儿在18~24个月时开始出现的游戏形式,幼儿4岁后发展成熟,6岁左右逐渐减少至消退。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发现,假装游戏对促进幼儿认知、社会性、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59。《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都强调了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幼儿园主题游戏活动是结合学前儿童五大领域经验的一种游戏课程。教师基于幼儿的经验、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综合现有资源选取主题,进行系列游戏活动的规划和设计、材料和环境准备。幼儿按兴趣和需要,选择游戏、实践操作、自主探究、拓展游戏。幼儿在与不同的材料及情境、不同经验的同伴和不同背景的成人(教师、家长、社区人员) 的互动中实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采用体育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化教学非常适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带给学生更好的课堂学习体验。教师根据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巧妙地将体育目标和游戏相结合,设计出具有情境性、趣味性、生活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学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本,而后师生围绕着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虽然没有明确提及大概念,但以核心素养为旨归,以任务群为内容组织形式的课程理念同样呼吁借助大概念实现更具整合性的教学[2]。开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整合零散知识点,建构系统的知识框架。笔者基于教学实践,探究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紧扣主
“双减”政策针对的虽是义务教育学段,但对普通高中也有深远影响。当前,普通高中仍存有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教育教学分数评价占主导、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考试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这对普通高中高品质、有内涵、内生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提出了要求。 一、理念激荡—六问学校高质量发展 1. 第一问:学校高质量发展,发展什么? 学校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包括管理、教学、课程、服务、活动等
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项目改革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有效方式。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则直接影响课程游戏化实施取得的成效。因此,推动幼儿教师课程理念、基本素养、综合能力等专业水平的提高,是课程游戏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概述 1.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1]。评价量表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设计与应用评价量表,充分发挥其形成诊断与反馈、提供策略与路径等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助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写作反思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
“上课时常有让我难以抑制的欢乐时刻。”“课堂上也有令我心烦意乱的时刻—面对死气沉沉的教室,而我却一筹莫展。”《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开篇,作者帕尔默就向我们呈现了两种分裂而常见的课堂教学场景。“这说的不就是我的课堂教学感受吗?”熟悉的感觉,瞬间让同为教师的我有了一种知己感、代入感,产生深入阅读下去的浓厚兴趣,急切追寻“谁是那个教学中的自我”。 一、在教育恐惧中找寻教学勇气 有一位校长讲述过他
身为一名教师,在15年的从教生涯里,我不断地认识学生、认识教学、认识教育环境,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对自我的认识。作为一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意象”反映教师的自我认知以及教师对教学、学生和教育教学情境的认知,融合了教师的“信念、情感与需求”[1]。2020年到2023年之间,我一直在中学教育最后“临门一脚”的毕业年级担任备课组长,短短四年,对自我认知的意象经历了堪称撕裂的巨变,陷入了人生从未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