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威尼斯宪章》60周年,也是《奈良真实性文件》30周年,国内外均有举办相关主题活动,能组稿周年纪念专题,荣幸至极也甚是忐忑。作为个体,从事遗产保护工作已整20年,今年也是我结束十余年欧洲工作全职回国的第一个全年,作为一个本土自我的回归,仍需全方位调整以适应,从个体联想到舶来国际宪章文件的落地,对其从认知、接受、理解到反思再到互融互促得需要多长的过程! 本着溯本求源和广纳群言,此次组稿邀请了
摘要:本文简要概括了《威尼斯宪章》的意义及对中国的影响,明确了需坚持《威尼斯宪章》精神,指出中国虽然提出了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宏观定位,然而仅仅宏观定位远不能保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一帆风顺,需重视和认真借鉴以《威尼斯宪章》为代表的国际文献所显示的基本工作路线并应该注意其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所起到的互补和警醒作用,不能仅依靠普遍性原则就作出处置决策,指出对个案具体分析置之不论就去贯彻原则是对原则的亵
摘要:本文探讨了《威尼斯宪章》的诞生背景及其核心理念:一是避免重建,二是将保护范围扩展至历史地段。此举体现了对这些地段自身承载价值的重视,超越了仅作为古迹背景的局限性考量。其中,首项原则根植于传统真实性保护的辩论内容,而第二项原则则开创性地为建筑遗产的多元价值评估与潜力挖掘提供了新的视角。关于遗产真实性的辩论在奈良真实性会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会议倡导了一种多元化的方法,旨在有效应对遗产保护中不
摘要:不同的文化以及相关社会和专业群体,对真实性(authenticity)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历史遗产保护与修复领域,为了建立必要的共识和明确性,须在发展和运用这一概念的西方文化语境下回归其本义和历史。真实性概念根植于西方文化,本文追溯“authenticity”一词的希腊词源涵义及其在中世纪法律和宗教领域与权威性的内在关联,剖析文艺复兴理性主义影响下真实性寓意的世俗化转变以及文艺复兴之
摘要:本文旨在透过比利时艺术史学家雷蒙·勒迈尔的经历来检视从《威尼斯宪章》到《奈良真实性文件》中的真实性问题讨论。作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首任秘书长和第二任主席,勒迈尔档案中保存有许多从未发表过的1960年代到1990年代以来的国际辩论记录。这批档案被保存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勒迈尔曾是《威尼斯宪章》和《奈良真实性文件》起草会议的报告员,两份文件的草稿即被保存在其档案中;此外,还能见到1970年代勒迈
摘要:基于《威尼斯宪章》和《奈良真实性文件》,本文首先阐释了《威尼斯宪章》制定的意义及其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在德国历史背景中的应用。《威尼斯宪章》的诞生大约比德国古迹保护立法早10年,因此宪章对德国相关法律条文产生了深远影响。德国古迹保护机构对古迹历史性及其相关物质保护的态度也清晰地反映了这一影响。其次讨论了“真实性”一词的演变。该词最早出现在《威尼斯宪章》的序言中,随着《奈良真实性文件》以及《巴拉
摘要:本文探讨了《威尼斯宪章》与《奈良真实性文件》在专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意义,并特别聚焦于英国的历史环境。宪章的目的在于统一和明确行业标准,主要依赖于专业共识而非强制执行。《威尼斯宪章》以其明确的保护准则和为未来保护文化遗产的坚定承诺,在英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采纳。相较之下,《奈良真实性文件》对真实性的理解更为全面,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扩展到了非物质领域,对《威尼斯宪章》以欧洲为中心的观
摘要:《威尼斯宪章》发布至今已60周年,对20世纪后半叶及以后的各国遗产保护理念和政策法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是被广泛接受的遗产保护国际准则。该宪章最早用法文起草,其后译为英文,两者在个别条款上表述略有差异,现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官网公布为官方版本。但宪章的中文译本自1986年正式发表以来,并未得到充分讨论和阐释,很多关于宪章的讨论和批评甚至是基于中译本用词的误导,因而妨碍了中
摘要:本文基于与十位嘉宾访谈内容整理而成,围绕《威尼斯宪章》和《奈良真实性文件》这两份国际文件以及真实性的相关问题展开,其中涉及《威尼斯宪章》的翻译问题、《奈良文件》的形成过程及国际同行观点、此两份文件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影响、真实性的中文翻译、对真实性的不同理解以及反思中国遗产保护话语体系构建等方面。本文记录了十位嘉宾对不同问题的解答,十位嘉宾中有三位直接参与和组织了奈良会议,他们的直接经验对加深
摘要:通过对北京大学燕南园的个案研究,解释活态遗产方法下社区关联的构成与生成。社区关联可以被进一步理解为生活方式、历史感知和精神文化象征三个层面,分别指以其物质性为基础,参与塑造相关联社区的生活方式;为相关联社区提供具身性的关于遗产对象及所在区域的历史感知;因其关联性的事件、过去等,成为部分精神文化的承载。燕南园社区关联的生成路径有三个特征:以遗产物质性特性为基础,同时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通过实践
摘要: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挖掘城市特色文化资源价值,发挥建筑遗产作用,有助于城市旅游品牌塑造。由于1896—1903年中东铁路建设的特殊历史背景,哈尔滨经历过与其他传统城市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现存的领事馆作为近代历史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对哈尔滨现存领事馆建筑的调查,分析其价值构成和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对建筑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实物再生、文化共生、空间链接策略,实现建
摘要:罗哲文先生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从1940年在四川李庄加入中国营造学社起,在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师长的培养教育下,走上古建筑保护研究之路,后来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代文物保护工作者,并为之奉献毕生精力。罗哲文先生主持或指导过多项重要古建筑保护项目,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长城保护作为毕生坚持的事业;同时他还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者之一,是我国建立
摘要:舆图是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古代营城智慧,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目前方志舆图的研究,特别是清朝方志舆图,虽已经形成一定的研究基础,但多集中在对方志舆图的基础性架构、相关历史地理信息解读等方面,且针对济南地区的研究较少。同时,舆图研究的思路还存在就图论图的局限,如忽视图形绘制人的影响,及图形中所蕴含城乡规划思维的挖掘等等。本文以清康熙《济南府志》中的89幅舆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