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以降,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都通过生产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使社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生深刻改变,进而对与产业密切联系、与就业息息相关的职业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培养与之适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始终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
摘要: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的精神底色,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黄炎培作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其教育家精神主要体现为“求生求群、自爱爱群"的理想信念;“鬻字疗贫、食力佣书"的道德情操;“尊重个性、手脑并用"的育人智慧;“知行合一、求真求是"的躬耕态度;“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仁爱之心;“人类一体、世界眼光"的弘道追求,具有崇高性、示范性、包容性等核心特征。传承黄炎培教育家精神,应以教育为志业,筑牢信仰之基;扎根教育实践,涵育德性修养;以天下为己任,拓展教育视野。
摘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推动。将教育家精神与协作共同体建设相结合,以教育家精神担当使命涵养内涵建设、以教育家精神构建格局引领机制建设、以教育家精神涵育特色发展平台建设,有助于团队教师凝聚共同愿景、强化师资素养、培养育才境界,同时也为协作共同体在人才融合、项目研究、资源共享等核心环节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摘要:职业教育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角色,其专业发展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家精神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既是推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驱动力,也是激发其内在动力的源泉。文章探讨了当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知识与技能更新、跨学科知识融合、教学方法与模式转变、教学资源与平台整合及教师角色重新定义等方面的挑战,指出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通过价值引领、制度保障和社会认可等外部驱动策略,能够构建良好的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环境;通过终身学习、求是创新和自我反思等内在动力策略,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外部支持与内在激励相辅相成,不仅能够有效应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多重挑战,还能为教学创新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摘要:数字教材作为纸质教材的补充,充分体现了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材形态的创新发展,其凭借呈现形式的融媒体性、知识内容的开放性、服务功能的交互性、目标导向的职业性等优势,正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开发困境、技术风险及应用难点的挑战,仍需在内部建设、风险应对和应用创新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构建并持续完善数字教材的开发架构,筑牢数字教材建设的保障机制,优化数字教材的教学实施范式,系统推进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开发与应用,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摘要: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主要有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数字教材三种形态,其内涵特征为模块化设计、行动导向理念及信息化呈现,新形态教材不仅指外在形态新颖,还包括内在形态的创新。其设计策略为融入课程思政发挥育人作用、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材形态、基于职业能力选取教材内容、按照岗位需求设计教材结构。
摘要:“中文 + 职业技能"新形态教材建设既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与数字化深度发展的关键任务,也是提升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此类教材以数字技术为驱动,遵循教材形态融合共生逻辑、使用主体多维交互逻辑、内容动态更新发展逻辑。然而,当前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主体分工不明、理论研究不足、标准制定滞后等现实困境。为推进“中文 + 职业技能”新形态教材建设,需以多元协同合作为支撑,创新主体联动模式;以本土化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化教材研究;以数字化转型发展为引擎,优化资源开发体系,从而为“中文 + 职业技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摘要: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作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范式,其"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四元要素构成了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文章通过剖析其谱系定位、哲学意蕴及转化逻辑,旨在深度揭示EPIP的本质与价值。研究表明,“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四元要素是EPIP内容谱系的核心特征与本体根基。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进行审视,EPIP四元要素蕴含深刻的哲学意蕴,且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紧密相连。在此思想基础上,四元要素相互耦合,共同构成“系统规划一实践行动一创新激活一载体验证"的职业教育教学循环机制,并通过“五观层级”内化、“五业联动"协同、全球经验分享,实现成果从内部深化到外部拓展的转化路径。
摘要: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创新,亟须构建覆盖目标、过程、成果、环境的全链条教学评价体系。文章从教学评价理念立足发展性、教学评价主体强调多元性、教学评价方式突出真实性、教学评价标准指向完整性、教学评价结果聚焦教育性五个方面阐述了EPIP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旨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EPIP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摘要:云南省人口规模在近年出现历史性转折,未来学龄人口下降几成定局,这对职业教育发展影响重大。预测显示,到2050年,云南省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将先逐年递增,随后快速下降,最终保持低水平稳定。相应地,职业学校教师数量和校舍面积等教育资源将呈现长时间短缺,之后陡然冗余的发展趋势。在此预期下,云南省职业教育将面临发展方向迷茫、资源投入两难、结构难以布局等挑战。未来,云南省可通过扩大容量转向终身化服务、盘活资源推动精细化改革、优化结构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等举措,在人口剧变的大背景下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摘要:现代产业学院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政府主导型产业学院是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规划、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协调监督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对金湾智造产业学院建设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政府主导型产业学院对于促进校企达成价值共识,激发价值理性,形成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可为政府主导型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借鉴。
摘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文章从论证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三大属性角度出发,阐释教育强国提出的“六大特质”,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摘要:国际职业教育测评(PISA-VET)作为重要测评工具,围绕评估目的、范围、内容与方法初步确立了职业教育测评框架与标准范式,并通过目标导向与政策驱动双重功能,为全球职业教育质量改进与政策完善提供实证依据。但是,项目固有局限、文化适配障碍、循证缺失困境与多方价值分歧导致测评具有局限性。基于此,中国职业教育应从“内容-工具-数据-证据"四个维度构建质量监测体系,客观评价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与学生成长成才成效,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改进依据,助力职业教育支撑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