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议论,说语文课应该以写作为中心,阅读是为写作做准备,为写作服务的。念些范文,看看这些范文是怎么写的,我们也怎么写,起这个作用。我也不说这个话是不是对。我是想,阅读本身是不是也是应该培养的一种能力。 我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在陆志韦先生班上上过课,陆先生教我们心理学,有时候也讲到别的事情。有一天,他问我们:“你们每天看报用多少时间?”我们说这可说不好,有时候有事情,报就不看了,有时候没有事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遵循“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的基本原则,落实课程改革目标要求。修订思路和修订重点如下:加强时代性,坚持“以文化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实践性,聚焦核心素养,落实课程改革理念;加强系统性,一体化设计学习内容,强化学段衔接配合;加强综合性,强化内容关联,倡导单元整合理念;加强适宜性,改进呈现方式,提升便教利学程度。
【摘要】统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的修订,旨在加强幼小衔接,通过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修订重点包括:加强主题教育,弘扬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降低教材难度,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减轻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优化知识序列层级,关注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加强教材编写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加强内容整合,提升教材适应性。通过这些变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摘要】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读懂教材,领会编写理念、单元结构思路和文本教学要义;遵循学习规律用好教材,实现单元双线的主题化统整、单篇课文的任务化设计以及单项任务的结构化学习;按照学生需要优化教材,丰富教材的资源链接、调适单元的选文类型以及完善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材化,以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
【摘要】认知负荷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信息加工中认知资源分配的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减少外部认知负荷,控制内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使总的认知负荷不超出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本文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读写结合教学提出六条建议:读写任务集中,读写语境共享,读写支架搭设,控制内部认知负荷;读写材料呈现,减少外部认知负荷;读写图式构建,“情境→行动”组合,增加相关认知负荷。
【摘要】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设计应涉及“语文知识网”“语文实践活动”“包含语言要素的项目产品”三要素,遵循“注重文化自信”“体现阶段性与发展性”“强调语言运用导向”“结合语文学习任务群”四原则,按照“结合教材与生活实际,选择项目主题”“综合三个维度,明确教学目标”“设计驱动问题,激发探究热情”“明确项目产品,分解驱动问题”“规划语文实践活动,形成实施方案”“回归教学目标,形成评价方案”六步骤展开。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是单元整体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其目标之一是促进语文知识的结构化,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落实语文阅读素养的培育要求。基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内化到外显的过程,知识的结构化过程也可据此划分为本体结构化、认知结构化和实践结构化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的结构化过程中,知识从客体化向主体化、素养化逐步进阶,最终完成由知识到素养的转化。为有效促进这三个阶段的结构化,根据群文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本文从议题设置、文本组织和集体建构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结构化教学策略。
【摘要】审美体验是文学阅读的关键,也是教学设计的要素。立足审美体验,要把握好文学阅读教学设计中的三组共生关系,分别是:在文本解读中,“儿童视角”与“作者意图”的调和共生;在任务设计时,“审美体验”与“论证思辨”的联动共生;学程统整时,“单篇精读”与“多向联结”的协作共生。立足“儿童”和“文学”,把握好以上三组共生关系,或能找到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应然路径和无尽动力。
【摘要】科普作品阅读活动是一种让读者直接面对知识的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增长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科普作品阅读课程设计可基于“KWL”策略展开,在找准阅读起点的基础上明确阅读目标,以“核心任务主导,子任务推进”的方式开启阅读;课程实施可基于“吸纳—探究—创造”的逐层推进式阅读实践活动展开,拓宽学生的语文学科视野,培养科学精神,使学生成为知识、精神都具有完整性的“自主阅读者”。
【教材解析】 《青山不老》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保护环境”。本文源自梁衡的《没有新闻的角落》,经历了从新闻稿到文学稿,再到课文的过程。1983年梁衡在《光明日报》发表新闻稿《表彰高富育林十六载,一心为村里乡亲造福》,赞扬高富绿化青山并收获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之后,他又写了散文《无尽的敬仰》,突出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讴歌,表达对高富的敬意。统编语文教材基于环保主
孙颖:项雪寒老师执教的《青山不老》引发了很多老师的关注。大家认为这节课上得新颖而扎实。不过,也有老师反映这节课有些环节看不明白,期待得到专家们的解惑和引领。下面请各位专家作分析。 王国均(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从教材编排来看,《青山不老》不是一篇需要学生精读的课文。之所以对这篇课文进行精读式的教学,是基于以下理由。 首先,探究“篇”这一文章层级之上的多篇体式推敲策略,即“大语境推敲
【摘要】素养立意的“阅读与鉴赏”类试题的命制,要明确测试目标,依循名称变化理解测试内涵,依据“学段目标”梳理测试内容,围绕学业质量厘清测试要求。命题者要在实践中探寻素养立意的“阅读与鉴赏”命题策略,聚焦文体,测试内容应具有典型性;体现进阶,命题架构应呈现结构化;追求生本,测试内容应满足自主性,努力彰显学生阅读与鉴赏过程中的体验、反思、陶冶、探究等能力,科学评价学生的阅读素养。
【摘要】将表现性评价全过程融入教学实践,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把依据学情调整教学重点纳入教学过程。表现性评价是教师了解学生理解、表达、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表现性评价任务可以作为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活动,与其他教学活动相互配合提高教学效率。全过程使用表现性评价,能够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保障学生课内外学习的一致性,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全面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本课堂,探寻儿童语文学习力提升的有效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学情视角,设定“学习型”教学目标,研制适宜的教学内容;基于语文素养,构建“三单式”学习流程,让学生经历从课前预学、课堂共学到课后实践的全过程;基于学习差异,通过组建课堂和家庭学习小组,开展“讨论学”“我教你”“监控学”等学习活动,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整本书阅读评价不仅是评估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成效的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终身阅读习惯的关键环节。当前阅读教学存在评价意识淡薄、评价追踪不到位、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整本书阅读的质量。本文以《伊索寓言》为例,在梳理、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现有问题的基础上,从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工具以及评价形式等方面开展伴随式评价研究,以评促读,推动整本书阅读得到持续性发展。
【摘要】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本文立足学习任务群,提出小学语文“一核两联三环”教学模式,即教师围绕核心任务,联结学习资源、生活经验,通过“理解文本,学习方法”“迁移阅读,习得方法”“语言表达,运用方法”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品读课内外文本,完成从阅读向表达的跨越,从而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跨学科学习是当下基础教育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导向,从跨学科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两个维度,探析解决跨学科教学中具体问题的路径,提升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效性。
【摘要】本文借助文献分析法梳理“无情境不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深层原因,以期语文教师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无情境不教学”观念,认识到“无情境不教学”观念是正确的,做到“无情境不教学”需要熟悉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树立语文学科意识,从情境即语境观念出发,实现“无语境不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是当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统编教材的内容丰富、结构科学、设计灵活。由孙建锋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2 年出版的《小学语文创意教学》一书,是对于统编语文教材视野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该书旨在“ 立足生命的视域,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同时针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了一系列的创意教学案例和策略,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在科学使用统编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深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刘小波老师对此课题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形成了一部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的著作——《小学语文功能性阅读教学研究》。该书以“功能性阅读教学”为核心理念,提出了一系列阅读教学的新策略和新方法,并通过丰富的教学实例进行论证和展示。该书不仅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
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通过创意作业设计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随着“ 双减”政策的推行,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但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教师需要重新审视作业的量和质,寻求有效的策略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不高,完成效果不佳。教师需要通过创意作业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列入语文课程内容,这一变革不仅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教学创新的方向,也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徐鹏编著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小学语文》一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书结合义教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通过理论与实践双重视角,深入探讨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在语文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了热点议题。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自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探究》一书,为这一议题提供了实践指南。该书以“自觉文明、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核心,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教育发展趋势,又能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路径。 该书提出的“四自教育”强调,通过内在动力的激发和外在环境的支持,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潜能的最大化开发。在教学实践
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在这一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优势受到了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和谐共生、心身合一等理念,为解决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方法。由中华书局出版、刘天君著的《当心理咨询遇上传统文化》一书,为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提供
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成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文学的面貌。中国书籍出版社于2020 年出版的《文化交融与碰撞视阈下的20 世纪英美文学创作研究》一书,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英美文学如何在文化交融与碰撞中重塑自身,保持并发扬其审美传统和文化气质。在新时代背景下,该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英美文学的变迁,更激发我们思考文学如何在文化碰撞中保持其独特性,以及这种碰撞如
本文所研究的小学新体验作文教学以叶圣陶的写作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搭建课堂与生活的平台,创设真实的生活体验情境,引领学生进行亲身体验。笔者带领课题组的骨干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生活化课程目标个性化 “作文即做人”是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叶老一贯强调“ 做人和作文的统一”,我们将“创造力”“合作力”等积极品质作为育人的目标,这对小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