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青年的精气神,在书本中涵养,更在实践中砥砺。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到“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崇尚实践、重视实践的精神品格,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辩证方法,滋养着一代代青年“行而不辍,履践致远”,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长真才。 课
书里,蕴藏着万千气象。人们徜徉其间,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既能汲取知识雨露,也能吸收思想精华,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胸无江海心难阔,腹有诗书气自华。时代浮华迷人眼,墨色书香润人生。 沿历史长河而上,诸子百家的经典学说千年来不褪其色。儒家“兼济天下”的入世情怀,道家“休养生息”的自然之道,墨家“兼爱非攻”的和谐宣言,法家“富国强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在整个语文学科中分数比重较高,作文的好坏直接影响语文学科的分数。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对自己的作文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有的放矢。下面介绍几个高考作文的加分项。 1.审题全面 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试题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作文体裁。考生对作文试题展示的各个部分都要仔细审读揣摩,弄清题目要求(包括作文的体式、主旨、材料以
1.重视双基、淡化偏怪,针对训练、重点专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高考命题部分明确指出,不考偏题、怪题。考生只有对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深刻理解,复习才是有效的。 2.梳理知识、形成线索,串联线索、结成网络。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应在各知识点梳理的基础上,找出各知识点间和方法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通过简洁的归纳,不仅可梳理这一部分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今后做那些有难度的题目提供一种可行的解题思路。
学习任务 汉语一般可分为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也称词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句群。高考语言表达题重点考查词语运用、效果分析、病句修改,所以我们要重点了解“词”“短语”“句子”这三级语法单位。 知识整合 一、词 根据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词可以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 1.实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3)形容词,表示人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眼光,是把握世界的宽度和广度的能力。眼光是“直角”,看到的世界只是一个扇面、一个侧面;眼光是“广角”,看到的世界是多个方面;眼光是“全角”,看到的则是整个世界。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道文题抓住人与世界
习作展示一 在这个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眼光决定着我们的认知。我们的眼光是“全角”,才能看到整个世界。然而,如何才能以全角之心,观世界之美呢? 全角之心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果我们用直角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就会忽略他们的整体,只看到他们的一个侧面。而如果我们用全角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习作展示二 眼光,是把握世界的宽度和广度的能力。不同的眼光,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我看来,世界是立体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加以审视。从不同角度看世界,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态度和胸怀。它提醒我们,不要局限于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要勇于探索、尝试和接受新事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己,更好地把握机会、创造未来。
近日,由团中央宣传部联合中国青年报发起的“青爱的城”主题城市漫步路线(Youthwalk)正式发布。这些青年漫步路线串联起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地标、历史遗存、风景名胜、古镇老街,青年旅行者只要按图索骥,就能感受人文与自然之美,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与此同时,北京一条具有青年特色的“City Read(城市漫读)”路线也在社交网络平台走红。这条路线串联起深受青年读者喜爱的书店,带领游客在“边走边读”
如今,“Zoo Walk”的风,在年轻人中刮得正旺。不少动物因为长相出众或习性独特,走红网络。熊猫花花、萌兰、福宝,白面僧面猴杜杜、水豚卡皮巴拉等动物圈“网红”吸引年轻人们来动物园“打卡”。看大熊猫吃竹子,看老虎发呆,看鹦鹉“吵架”;参加线下认养活动,给“毛孩子”切饲料……这届年轻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看着动物们优哉游哉、松弛自在、与世无争,“精神状态领先几十年”,自己代入其中,短暂放空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中小学生开始利用市面上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产品,帮助自己写作文、写读后感,甚至已经有学生患上“有问题找AI”的依赖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对教育进行赋能也蕴含着无限可能。从现有技术产品看,ChatGPT、Sora所生成的图像、视频已经可以叠加丰富的信息和价值,适当运用于教育领域,能够很好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同时,犹如“百科全书”一般的大模型,可
最近的文旅新“顶流”,当属南海“龙超”。漂移过C弯、急刹倒挡、“飙”出残影……各种“名场面”不光让观众大呼过瘾,在社交媒体上也激起了不少水花。它不只是一项高燃赛事,更是一场关于“龙舟+”的文化盛宴。会“漂移”狂飙的叠滘龙舟,全国独一份;西樵的“半山扒龙船”底蕴颇深,距今已有500年历史;丹灶单人龙舟,把“水上马拉松”玩出了另一种风格;全国现存最老龙舟盐步老龙舟,每次“重出江湖”总能刷屏。河网密布
为了远行,我做好了准备 ◎一考生 开头:这一次的远行,不但指我们即将离开母校奔向更远的地方,而且指我们心理的成长。 分论点一:远行,意味着舍去。“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若是想奔赴更远的地方,我们就必须作出一些取舍。 分论点二:远行,意味着变化与适应。我们将脱离舒适圈,走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想要更快地提升自
沟通,让我们一同成长 (论点表达欠准确,“我们”指代不明,沟通也不一定与“成长”相关。) ◎一考生 开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和别人沟通,每个人也都想和别人沟通。(表达绝对,也有不想沟通者。)因为沟通能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对方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更好地相处。(表达不够准确,沟通不仅仅是为了“相处”。)可是,很多人认为沟通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交谈,这是错误的看法。其实,沟通是一场真诚的对白,是一
任务锦囊 作品的内涵通常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感情倾向,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包括表层义和深层义)。发掘内涵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更是对其所承载的人生智慧和情感表达的认识。通过全面阅读作品,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意图,我们能够更好地挖掘出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深入领略作品的丰富内涵。 一、对作品进行全面阅读 要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首先要对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 西班他们刚走,雨就来了。在这之前,连续半个多
读写关联型作文题,材料关联试卷中的阅读文段,且有一定的引导语,这种命题方式是2023年高考语文首次出现的新题型,关联的是语言文字运用题的阅读材料,2024年高考作文命题进一步拓展到了现代文阅读。面对此类作文题,考生需注意限制和开放的关系,审题立意时,既要理解阅读材料的命意,又要适当跳出,不能简单围绕材料内容同构。 1.读——阅读试题所给的材料。考生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把命题人给的关联文段和作
【写作示范】 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美感,无论是落日余晖、惊涛拍岸时的刹那美景,还是我们每一次的心跳和呼吸,都让人感受到生命中那份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古人对美感的追求,体现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们精心营建文房空间,不仅是展现自我审美意趣的方式,更是一种追求品质生活的体现。在这独属于自己的精神场域中,他们享受那份宁静致远,享受富于美感的生活。其中,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更是备受珍视。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