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这句话,是把孟子里“人之所以不学而知者,其良知也”和大学里“致知在格物”那两句话连缀而成。阳明自下解说道:“孟子云‘是非之心,知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即所谓良知也。孰是无良知乎?但不能致之耳。《易》谓‘知至至之’,知至者知也,至之者致知也,此知行之所以一也。近世格物致知之说,只一‘知’字尚未有下落,若‘致’字工夫,全不曾道着矣。此知行之所以二也。”(《与陆元静第二书》)观此可知致
悲悯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古罗马诗人尤维纳说:“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如果大自然不赋予人类以怜悯心来支持他的理性,那么,人类尽管有种种美德,也会成为怪物。所以,当代青年行走在成长道路上,一定要涵养自我,悲天悯人,大爱苍生。 什么是悲悯?难道就是泪水?就是哭泣?“自己淋过雨,就想为他人撑一把伞”,这是悲悯;齐宣王不忍心看到牛无过被杀而释之,这是悲悯;关汉卿看到
聚焦热点 2024年2月27日,“年轻人为何词穷”这一话题登上热搜。2024年1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青年自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所下降。互联网语境下,众多网络词汇流行于日常生活,与此同时,聊天和表达也落入表情包、网络梗的“茧房”中。这类“文字失语”现象引发热议:日常聊天和表达都是雷同的网络用语,词汇量贫瘠,导致我们词不达意,甚而缺乏清晰逻辑。可以说,“文字失语症
真正破除“文字失语症”,需要相关部门和主流媒体加强舆论正向引导,不滥用、误用网络流行词,写好文字、用好语言,带头发挥先锋示范作用,并主动接受群众线上线下的监督。其次是要构建现代流行语言体系,打造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网络语境的“蓬勃发展”,归根到底是年轻人乐于接受并热衷于传播这样的文化。新时代的文艺作品应主动承担责任,积极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用规范化的文化表达逐步扭转当下的语言环境。
为了从“文字失语”中走出,很多年轻人选择通过网络社群坚持“咬文嚼字”,借阅读增识增智,以写作锻炼思维,重建自己的书面语体系,这未尝不是一种“用网络对抗网络”的策略。不过,文字失语的本质是人类被网络表达所驾驭。要根治“文字失语症”,找回语言的审美价值和传递心声的意义,还得往肚子里添“墨水”。 网络已高度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关键在于如何正向利用网络,对从中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加以分析,同时保证系统科学
学习任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考生“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特别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现象),因而要确定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文言虚词虽较之实词数量较少,但意思多变,用法灵活,因而要依据上下文(语境)来判定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知识整合
预测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时代的选择、中国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发展的选择。 作为当下的学习者、未来的建设者,新
当今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和核心课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内核;创新精神,亦是青年最重要的特质。这也就注定了新质生产力将会与青年“双向奔赴”,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 正因为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而青年则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因此,青年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
人物事迹 2024年3月14日,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人、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郑振香溘然长逝,享年95岁。1959年,她被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人,她的一生都与殷墟、与历史上另一名传奇女性紧紧联系在一起。1976年,郑振香主持发掘河南安阳妇好墓,甲骨卜辞中的神秘王后随之被世人所知,殷商历史神秘的面纱也被掀起一角。这个当年的“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人物事迹 前段时间,“95后”女孩李右溪发起的“挑战全网最冷门专业”,以科普甲骨文“出圈”。“鼎字为何这么萌?”“龙从何而来?”“中国二字最初的样子”……她用灵动有趣的讲解,让刻在甲骨和书写在古籍上的中国文字活了起来,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欢。 甲骨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也是汉字的源头,目前还有2/3的文字未被考释。由于剩下的甲骨文单字都是“硬骨头”,破译需要详细论证考据并形成
人物事迹 雪夜,一盏路灯,一只手电筒,一位身穿白大褂、背着药箱的男子,独自行走在乡间小路上。他就是太康县高贤乡汪庄村村医陈国厂,是当地知名的“中国好人”。他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成为一名乡村医生,一干就是29年。他不仅治病,也济人,捐建乡村小学,为村里修桥,集中供养村里的孤寡特困人员,如今又投身到了农村养老事业上。 在高贤乡汪庄村村北,有条东西走向的小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国厂便民桥”。那时候
人物事迹 2024年5月1日,广东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发生塌方灾害。发现危险状况后,64岁的黄建度和家人立即通过大声呼喊、打开手机手电筒等方式提醒后方车辆,但效果有限,一辆辆车坠入塌方深坑。情急之下,黄建度翻过高速中间的护栏,逆行至塌方路段另一侧挥手示意拦车。茫茫黑夜中,面前是疾行的车辆,身后是塌方的路段,刚刚脱险的黄建度选择再次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以下跪的方式拦停正在行驶中的车辆,用瘦弱的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人类文明正因形态多样,世界才多姿多彩。不同文化从来不是孤立地发展,当今时代求同可齐心戮力、同舟共济,存异则久葆生机、焕发活力。 慢捻时间的琴弦,抚平历史的书页,聆听丝绸之路的阵阵驼铃,求同乃大势所趋。从张骞通西域,到如今的“良渚论坛”,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从未停止,我们以极大的文化体量、海纳百川的姿态、平等包容的眼光,与其他文明对话。求同使我们的
至道嘉猷,求同存异是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一步步走来高举的熠熠炬火,指引文明破雾前行,达成共识。静水流深,求同存异是从笔墨丹青跃然而成华彩画卷一笔笔完成高照的曜曜灯光,在变化大潮袭卷之时抵挡幽暗昏惑。 锅碗瓢盆用途不同,却盛出一桌齿颊留香的宴席;笔墨纸砚用途不同,却绘出一幅水墨丹青;笙箫鼓瑟音调不同,却奏出荡气回肠的乐曲。探其渊薮,始终闪烁着的是求同存异的精神光芒。而文明对话,唯有循着求同存异的
长河霜冷,历史寂静。面对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再次面临着选择:求同存异,美美与共,抑或存同求异,各求缤纷? “良渚论坛”开启文明对话,给了我们启示——通过文明对话推动心灵相通,增进不同文化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形成不同文明相互交融、美美与共的新局面。 会古今之异,聚区域之变,迈步从头越,还需求同存异。 人
任务锦囊 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是理解文学作品的钥匙。从形式上来说,一篇文章从微观到宏观是由字、词、句、段、篇排列组合而成的。这些字、词、句、段、篇排列组合的规律就是语言表达的规律,也是文学作品的一般规律。文学作品阅读,考查“字”,就是分析“炼字”,梳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考查“词”,就是分析修辞手法,梳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考查“句”,就是分析表现手法,梳理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考查“段”,就是分析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我姑姑是我大爷爷的女儿。我大爷爷是八路军的医生。他先是学中医的,参军后,跟着诺尔曼·白求恩,学会了西医。白求恩牺牲后,大爷爷心中难过,生了一场大病,眼见着不行了,说想家想娘了。组织上批准他回家养病。他回到老家时,我老奶奶还活着。他一进家门就闻到一股熬绿豆汤的香气。老奶奶赶紧涮锅点火熬绿豆汤,儿媳妇想帮忙,被她用拐棒拨拉到一边。我大爷爷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部分特别强调要“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高考命题引入现实情境,旨在让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与观照现实生活,从而提升逻辑
【写作示范】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人民日报》副总编王一彪的这三句话分别阐述了“大胸怀、大视野”“接地气,实干精神”和“广泛学习借鉴”的重要性,也让吾辈青年明确前行的方向:胸怀国家,心系人民,守正创新。 青年要树立家国情怀,胸怀天下。 《礼记》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无论在哪个时代,总会有一群胸怀天下的爱国志士,他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人民的幸福与自由,为国家的独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