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防止因为‘细节中的魔鬼’损害大局。” 既知其“巨”又明其“细”,既见“森林”也见“树木”,“致广大而尽精微”有着深刻的辩证法意蕴,也是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方法论。一方面强化整体谋划、系统集成,一方
青春是自由的,但并不是放纵的、没有担当的。纪录片《真实生长》把镜头聚焦于一所特立独行的学校。这所学校采取了像大学一样自由的选课制度,意在鼓励学生大胆发展个人特长,并把学习方向交给孩子们自己决定。结果怎样? 可喜的是,当他们被问到未来理想时,每个人都规划清晰,对未来有信心、有期待。他们并没有像人们担心的那样,因为自由而放纵、散漫,反而展现出了更包容、更多元、更坚定、更有担当的青春模样。 青春是
聚焦热点 年度流行语从一个侧面反映时代发展、国人的生活状态,帮助人们“读懂中国”,感受时代脉动,保存“时代标本”,更好地展望未来。 【热点1】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流行语” “数智化”: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引入智能化的高级技术,如自主学习、决策优化、预测分析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智能向善”: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安全和治理。“以人为本”“
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文化的镜像,总能在不经意间折射出时代的脉动与人心深处的涟漪。比如“city不city”的魔性追问,不仅问出了年轻一代对时尚、潮流、多元文化的认同与追求,还暗含着这一年来“China travel”的火热。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感慨中国好“city”的外国人,不仅看到了万里长城、可爱熊猫,还看到了驰骋山河的高铁、应用广泛的机器人、功能强大的新能源汽车。既古老又年轻,既现代又传统,
回顾这一年,不管是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发展理念,还是未来产业催生了新的职业选择,抑或是先进数智化技术为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之翼”,皆是智能时代的缩影,更是中国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生动体现。身处其中,人们感受着昂扬奋进的时代步伐,聆听着阔步前行的铿锵足音。这也激励着当代青年与时代同频,和祖国并进。回望历年来的“年度流行语”,就像一部史诗剧,在一集集、一幕幕、一
考点概述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内容、重点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但在试题设计上有变化、有创新,突出表现出如下“四性”: 1.选材的叙议性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既重视“叙”,即叙述史实,也重视“议”,即评议史实。其结构方式有二:一是交融式。所选文本有“议”有“叙”,以“议”带动“叙”,“叙”后生发“议”。如2024年全国甲卷文言文试题材料是一则文言文,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既“议”
预测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好”是今天学习的一个结果,“好学”是今后学习的一种习惯;“学好”是对学习已有知识的一种度量,“好学”是对学习未来知识的一种态度;“学好”是为了掌握知识,“好学”是为了探索问题;“学好”得到的是答案,“好学”追求的是真理。 有人认为“学好”比“好学”重要,也有人认为“好学”比“学好”重要,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热点素材 这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各种新知识爆炸增长、快速迭代,各种听书APP、图书市集持续“圈粉”,社交网络上一系列学习型小组热闹非凡,见证着青年读书学习的高涨热情。深圳快递小哥袁石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实现了大学梦,走上了公司管理岗位;挖过矿、当过汽修工的北大保安张俊成,通过自学考入北大法律系,毕业返乡办起职业学校,让更多贫困学生可以安心读书。好学,不仅带给他们职业发展的跃迁,还有更广阔的人生
清华大学钱颖一教授认为,“好学生”不应单单指“学好”的学生,而应指“好学”的学生。在他看来,“学好”就是“学得好”,是对被动接受已有知识的结果的一种度量;而“好学”,意即“喜好学”,是对主动钻研未知问题的一种热情。前者囿于故知,而后者能够开拓新知,因此“好学”远比“学好”更为重要。但我认为,“学好”与“好学”对立统一,都很重要。 如果将“学”视作一枚硬币的话,那么“学好”与“好学”就是这枚硬币
人物事迹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1979年,55岁的叶嘉莹从海外回国讲学。她在诗中表露了自己的报国之心:“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其后几十年,她年年都拉着装满书的行李箱,告别亲人,从大洋彼岸独自坐十几个小时飞机,回国讲学,一直讲到90岁。有学生问叶嘉莹诗词有什么用,她毫不迟疑,朗声作答:“让人心灵不死。”叶嘉莹放弃国外优渥
人物事迹 2024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选手布云朝克特2∶0战胜俄罗斯选手卢布列夫,晋级四强。半决赛最后一球落地,布云朝克特不敌世界排名第一的意大利选手辛纳,但他仍然得到了最热烈的掌声与欢呼——作为首位闯入中网男单四强的本土选手,他已经创造了历史。 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布云朝克特,幼时由于家庭变故到乌鲁木齐的公益儿童村生活。5岁时,他被教练挑中,远赴浙
人物事迹 因一款游戏,藏于山西晋城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彩塑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尹振兴是晋城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馆长,自从2003年来到玉皇庙,面对一度薄弱的硬件设施,他牢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二十余载如一日投身文保事业,让曾经破败简陋的古庙焕发新的生机。 凤眼高挑的“亢金龙”怒目而视、长发披肩的“斗木獬”瞋视凝思、布帽宽袍的“胃土雉”捻须慈笑……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彩塑神像垂眸注视着世人。晋城
人物事迹 刘涛是清华大学甲所餐厅的凉菜师傅,也是一名有30多年画龄的画家。来自河南农村、学历不高的他,并未因起点低、困难多而放弃绘画梦想。他以家乡的泥土为原料作画,作品《五色土和符号》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并被我国外交部永久收藏。 从锅碗瓢盆到画笔颜料,从挤在简陋画室到作品走向世界,刘涛的励志经历背后是一以贯之的热爱和勤奋。20世纪90年代外出打工,第一次拿到工资130元,刘涛寄回
话题导入 杜甫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他认为去伪存真、兼取众长,是写好诗歌的基础;戴复古在《论诗十绝》中说:“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他认为写诗应自出机杼,表现个性和风格,切忌因袭模仿。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创新和兼取众长的意义。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杜甫遍阅历代名作,诗成无一字无来处,深得“兼取众长”之益;戴复古纵览历朝诗歌,得“自出机杼”之奥义,推崇
有关艺术创作,杜甫认为,兼取众长是诗歌创作的基础;戴复古则认为,自出机杼才能展现风格。 私以为,二者可以相互依托,并行不悖,且并不囿于艺术创作,日常生活中亦可推而广之。 博采众长,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文心雕龙》曾言:“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且看,宋濂“手自笔录”,遍观群书,最终“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且看,张旭阅尽千碑,采众家之长,笔走龙蛇,以“狂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一语如黄钟大吕,点明兼取他人长处之重要。“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一语振聋发聩,告诉我们应另辟蹊径,自出机杼。 俯仰于天地间,汲荟萃之思想,谨以为,兼取众长奠定基础,自出机杼创造辉煌! 都说“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但我认为,以五彩颜色相衬,岂不更显玉石之洁?我们广泛学习他人的长处,岂不更能提升自我?古之集大成者苏轼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他的诗歌几乎可以
任务概要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考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活动一 材料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
大多数高考作文题的“主题”是显而易见、容易捕获的。但是,考生在备考时还是要从最难处着想,秉持两个原则:其一,整体性原则。审题立意时从文题材料的中心意思出发,找准对象,分清主次,辨清关系,使所确定的主题同材料的指向、命题的意图保持一致。其二,筛选性原则。立意构思时要精心选择一个合适的写作角度。基于此,考生可采用下面三条路径立意构思:一是基于材料→概括材料;二是分析材料→正面回答问题;三是紧扣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