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只有真正的高等教育才要“少而精”,职业教育要的是“大而强”。这与中国众多的人口需要就业的国情有关,也与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的特质有关。需要就业的人口众多,职业教育就得“大”,不大不足以服务众多等待就业的人口;众多的人口需要“好就业”,职业教育就得“强”,不强不足以服务好众多人口的就业。 职业教育的“大”指的是规模,职业教育要做大就是要扩大其服务对象的范围。现在的职业教育,主要的服务对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机构,既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实践者,又是职业教育理论的生产者。高职院校职教科研不仅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途径,还是支撑和服务教育强国战略的智力基础。当前,由于办学层次不够高,特别是有组织的科研缺乏,高职院校职教科研还存在研究目标的泛化松散、研究主体的一方主导、研究组织的普遍缺失、研究内容的具象细微等一些关联性问题
摘 要: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职业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的高阶形态、内在特性与未来图景,“中国特色”与“现代性”是其最明显的发展特征。作为以赋能经济增长为鹄的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是职业教育“价值、工具与人本理性”的文化诉求。乡村文化是由组织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五大要素构成,并以“组织文化”为核心、以“精神文化”为动力、以“行为文化”为效能、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物质文
特约主持人:马建富(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持人按语: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以来,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叠加“数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技术为基本内涵的高品质生产力,其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新质生产力主体动力源的劳动者的数字素养和技能。
摘 要: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对新农人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新的期待。职业教育提升新农人数字素养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助力新农人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主体,具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助推新农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增强其创新创业能力;助促新农人实现共同富裕,提升其阶层跨越能力。然而,职业教育在提升新农人数字素养方面面临着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不足、数字化培训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数字技
摘 要: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数字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其数字素养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的引擎。职业教育培训是培养农民数字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存在数字课程建设滞后、教学方式单一、评价及后续跟踪服务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注重农民数字化培训课程开发,强化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实施差异化培训,增强教学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构建科学
摘 要:当前,江苏省正在持续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三融”不断深化与整合升级。在此过程中,应探索“三融”新路径、形成“三融”新格局、创新“三融”新载体,初步形成江苏省域“三融”推进的实践样态。但是,与此同时,江苏省“三融”推进的实践也面临着政策统筹乏力、体系机制缺陷、激励评估弱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三融”政策统筹、健全“三融”体系机制、强化“三融”激励评价等手段,助推江苏省域
摘 要: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承载着数千年来优秀的传统师道文化,有启人心智、固本培元之能。教育家精神融入职教教师教育课程,有助于厚植职教师范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巩固职教师范生的道德之基,有助于拓展职教师范生的国际视野。教育家精神与职教教师教育课程的目标一致、内容契合,且和思政建设密切相关。因此,助推教育家精神融入职教教师教育课程,要坚持勤学深思,强化理论认知;创新实施方式,突出理实相融;善用信息技
摘 要:创立40年来,县域高职学校数量快速增长,质量稳步提升,有些学校进入全国优秀高职学校前列。但是,从共同富裕角度来考察,全国县域高职学校区域分布不均衡,省份之间、县域之间存在马太效应。这种效应的产生是市场失灵的后果,需要政府深度介入,制定平衡发展计划,推动贫困地区县域高职教育与县域经济形成良性互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借鉴江浙发展经验,推进各省县域高职学校均衡发展;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县域产
摘 要: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素养,是深化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的发布,为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育指明了方向。把握以国际数字素养研究为引领的全球语境、以国家政策文件为纲领的宏观战略引导和以顺应数智化时代发展为趋势的现实之需,是迫切培 育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动因。培育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可以为数字社会经济发展“添动力”,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
摘 要:近年来,英国为了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构建了一个与学徒制并行的职业教育学习项目——T-Level资格证书制度。为保障T-Level项目的顺利运行,英国参照A-Level学习项目的成功经验系统规划了T-Level的运行方案。英国T-Level能规范、有效、有序地运行,不仅有赖于英国对T-Level改革目标、开发原则、教育机构、课程结构、师资来源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科学规划,更离不开英国法定监管
摘 要:澳大利亚“保持连接”(Be Connected)项目对我国如何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颇有启示。该项目包括开展全国性的老年人数字学习研究、打造专门的数字学习网站、组织个性化的代际辅导、设置面向社区的资金补助和发起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五个方面,主要在数字技能、数字自信和数字参与三个方面促进了老年学习者的发展。未来,我国可以从完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加强资源支持,开发数字素养学习平台;关注安全
摘 要:“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聚焦于“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探索,研究行业技能标准与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具体对接界面设计师(初级)专业的教学实践。在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能力构建、推动教材内容的现代化转型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多维度剖析并实施了专